哪里的桃最好吃?
“桃”气满满,是夏日里最美好的词汇了。对桃子的喜爱也体现在各种文学作品之中。刘安《淮南子·说林训》云:“桃者,先百果而熟;桃李之实,美且多。” 南北朝时,《南史·宋本纪》载:“帝(宋文帝)好读书,手不释卷……每听讼,令侍臣读《春秋》。有时方暑热,帝以手扇《春秋》,其意若神。”“性至孝,世传晋王嘉《庄子注》,每至庄周之篇即手不释卷。”可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在炎炎盛夏也是手不离书、心念《庄子》的。而位于中原腹地的我们河南人自然是深谙“桃子”的好处。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被这“仙桃”迷得七荤八素。宋朝文学家苏辙在《游莲花池》中道出对莲花的喜爱:“荷花三百里,消息雨风露。香薰酒器泛,色染杯盘污。岂无锦绣篇,可以咏珍异。思量千树橘,何似一株芝。” 而到了元朝,文人学士们更将这“仙桃”与美酒结合起来,写出不少佳句。比如元代诗人张昱在《满庭芳·红莲》中说:“清晓梳妆,晚凉沐浴,粉肌腻香相抱。轻裙漫舞,金钏响珊珊。玉杵捣成芳液,烟霏霏、琼浆暗浇。沉醉处,红云冉冉,鸾镜里羞照。 应怜芳意少,频催杜宇,苦叫清明后。过午迟阴,一点东风老。几番疏狂醉卧,浮花浪、随人缭绕。寻思起,仙姿仙子,未肯下天曹。”
诗中对莲花的描写可谓极尽夸张之能事。不过,如此绚烂多姿的“桃子”却也有自己的烦恼之处——易坏不易保存。于是古人便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来保鲜“甜桃”。比如说在唐朝的时候就有冷冻法。白居易有诗句写道:“风暖鸟声碎,日高花木肥。去年冷冻早,梅萼破还抽。今年冷冻迟,榴焰烧空齐。早梅官舍暖,红透如酣醉。晚榴山邑深,赤瑕辉清晖。” 在宋朝时,人们发现桃子蘸食盐吃掉可以延长新鲜期,于是便有了“蘸盐桃”。而在明清时期,苏州有“蜜浸桃”,南京有“白糖水蜜桃”,北京则有“糖炒栗子”和“冰糖葫芦”。这些美食都或多或少地保存了上古时代“蜜煎法”的遗韵。(蜜煎:用微火煎熬,使食物熟透并保住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