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有债务危机吗?
中国的实际增长率现在低于潜在增长率,因此出现了广义货币增长快于名义GDP的增长,实际上M2已经远远超过了GDP,如果维持目前的增速,用不了几年就会超过美国。
由于中国经济是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为了刺激总需求,政府采取大量举债的模式来扩张财政,因此政府的负债率迅速攀升(相比企业和个人)。 另一方面,中国政府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外汇储备和最大的对外资产头寸,这些外汇储备在央行手里放着也是放着,所以也可以理解为是对国民的负债,因为最终还是要靠税收来偿还的。
目前中国政府公共部门负债率只有65%左右,这个数值相对于欧美日确实还很低,但是相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则很高了,而且随着基建投资的继续增加,负债率还会持续上升。此外还有100多万亿的金融资产,这也是央行对国民的负债,将来可能也会变现用于还款。 所以从宏观上来讲,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加起来确实是有可能发生债务危机的(当然,如果发生金融危机,外贸恶化,外储减少,可能还要同时面对美元荒)。 但这里要区分政府和企业的关系问题。政府作为投资者的身份出现时,虽然也可能发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问题,但作为一个整体的“大政府”还是不会发生债务崩溃的问题是吧——虽然下面一个个小政府可能很穷,但大家凑一块儿也不算太穷啦~哈哈。
但如果政府是以一个监管者的身份出现的时候,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中国目前正在努力推动的市场化改革其实正是要把政府从一个投资者身份转变为监管者。当政府成为监管者后(比如现在房地产调控),其决策就不再取决于市场信号,而取决于政府自身的意愿。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政府决心做好调控,无论支出多大代价都在所不惜,因为毕竟对于政府而言,所谓“代价”无非是从纳税人手里再多抠一点钱出来而已,反正现在财政本来也就有点入不敷出。而对于个人和企业来说,多抠你一点就是少给你一点利息啦,少给你一点退税啦,等等,反正也不多。所以从短期来看,即使政府以超出市场利率的水平融资,个人和企业也毫无办法。
但从长期来看,这种体制必然导致整个经济的效率低下,因为政府并不是一个高效的资源配置者——它并不比市场更了解哪些项目该投资,哪些不该投资。而且市场信号之所以会失灵,就是因为信息不对称,而政府同样面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此从长期来看,这种模式肯定是要吃大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