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三年都发生了什么?

邱无雨邱无雨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国家态度转向,由“鼓励创新”到“监管收紧” 从201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互联网金融、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监管方和相关国家领导人对互联网金融频频发声提到“鼓励发展”,再到2016年初的国务院《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和央行《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等“强监管”政策的颁布,政策和监管环境日趋严格。

行业进入调整期,整顿违规行为、风险逐步暴露 自2016年开始,网络借贷、非银行支付、股权众筹融资等领域相继开展风险专项整治,互联网金融行业进入规范整肃阶段。在严整治下,伪P2P平台加速退出,P2P网贷行业成交额增速放缓、问题平台大幅增加。2016年上半年累计问题平台有1055家,其中跑路平台494家,占比达46.83%。

“马太效应”逐步呈现,行业向规范化发展 经过前期的野蛮生长,加上风险逐步暴露,行业将进入以规范和合规为前提的稳健发展新阶段。规模较大、业务成熟、信誉良好的平台抗风险能力较强,将逐步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6年9月末,正常运营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有3295家,同比下降15.74%。行业“马太效应”趋势明显,规范发展的大型平台将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

大数据技术不断发展成熟,数据价值逐步显现 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大数据征信体系的不断完善在降低信息采集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P2P平台信用风险识别和管理成本。与此同时,大数据征信体系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和数据价值的逐步体现,更提高了互联网金融平台用户的征信意愿,促进征信业务形成“良性的循环”。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