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是民营企业吗?
首先,明确一点,阿里绝对是民营企业! 虽然阿里系(含淘宝、天猫、阿里云等)员工总人数在2017年达到5.8万(6万多一点,其中1/3左右为外包人员),超过一半的员工持有阿里巴巴集团股票,但阿里巴巴的注册类型为“香港有限公司”而非“有限公司”。 “香港有限公司”和“有限公司”区别在于是否能在税制上实现避税。根据《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金为3万元,而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金要求较高,一般在500万以上;另外,注册地为香港的上市公司,必须满足发行股数中90%股份能对外流通这个条件,因此通过增发股票的方式满足上市条件成为首选。阿里的做法正是如此——先成立一家香港公司作为母公司,再通过增资扩股的形式将部分股权转让给高管及员工,达到上市的目的。
当然,这些增资所发行的股份,可以通过未来分红逐步收回。 这里就涉及到大家关心的另一个问题——“合伙人计划”。其实阿里巴巴的“合伙人计划”与腾讯的“微信之父”张小龙所说的“核心人才持股计划”大同小异,都是通过对核心人才的激励来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只是腾讯的做法更倾向于分散化、小额化的股权激励方式,而阿里采取的则是集中化管理、规模较大的方式(据称投入市值约为40亿美元)。
那么,对这一计划做具体分析会发现,尽管从人数上来看,获得奖励的人数比例并不高(不到1%的人员获得该计划的所有权,约10万人拥有或享有股权),但从绝对数量上看,受奖励的人员所得颇丰。例如,一名普通的经理级员工可能获得上千万元的收益,而高级主管则有可能拿到几亿元。当然,这些收益最终还要视阿里的股价增长情况而定。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阿里巴巴集团的控股子公司数量较多,因此在财务上并不像腾讯那样能够充分透明,股票增值所带来的收益也并不能直接体现在阿里当期的财务报表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