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哪里只?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大气探测手段越来越多。目前,我国除利用地面仪器和外层大气观测站进行大气测量外,还建立了包括卫星、雷达在内的多种空间观测系统。通过这些观测系统的综合研究,可进一步认识气候系统和大气环流的基本特征,获取气候变化的信息,为气象预测提供基础数据。
(一)地基遥感系统 地基遥感系统是指利用位于地球表面上的设备(如传感器)对目标物进行远距离探测的技术系统。其通常具有以下3个基本要素。
1.传感器 用于感知目标的电磁波设备称为传感器。它按照所接收的电磁波波段的不同可分为无线电探空仪和微波辐射计等;按所探测的信号不同又可分为声波测距仪、射线测距仪和激光测距仪等等。各类传感器虽然性能各异,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使命——从远处探测目标物的信息并发送给计算机进行处理。
2.信息处理系统 传感器获取的数据量很大,且多为数字信号,需要经过一定的转换才能使用。同时,由于传感器在工作时间不同,或处于工作状态的各个时刻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输入的数据往往存在形式上的差异,也需经处理才能加以利用。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处理方法对于地基遥感系统的应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3.传输系统 为了保证传感器能够实时地向主计算机传送结果,一个完备的地基遥 感系统必须配备完善的传输设施。它可以通过有线电缆将信号传往远方,也可以借助无线射频技术把信号发送到指定的接收终端。
目前,我国的地面测量系统正向着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新技术的应用和现代化元件的替换,使得测量精度更高,测量范围更广,数据传输速度更快。
(二)卫星遥感系统 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探测工具对地观测称作卫星遥感。它是通过通信卫星载发的无线电讯号实现地上与太空之间的信息传递。卫星遥感属于时空连续的测量方法,可以实现定量化和实时化,因而能为气象预报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大量的数据。
自1957年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各国先后开展了卫星的研制和应用,目前已形成了对地观测系统。该系统由若干卫星及其运控系统组成,能对同一区域重复进行探测,并可获得地面坐标和高程。
随着导航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新一代的卫星实现了完全的数字式结构,其获取的信息可直接进入计算机系统,减少了信息传输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丢失。
同时,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来加大对于卫星遥感领域投资的力度。例如,美国NASA计划投入10亿美元研发新的成像仪,以改进现有卫星的观测能力;欧洲正在建造“全球地球科学卫星系统”,期望获得全球更清晰的图片和监测数据。可以预见,随着各国对于该领域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及科技水平的逐渐提升,卫星遥感技术在气象预报中的作用会越来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