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五行属什么?
在古人看来,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可以分成五类,这就是五行。 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分别象征物质存在的五种属性,比如金属会发热就是火的性质;植物生长离不开土地就是土的性质等。 在古代,人们用五行来推演事物的相生相克和互相影响关系。同时他们又将世间万物归为五大类别,以此来解释万事万物的起源和发展变化。 这其中就包括我们日常所食用的五谷杂粮。 古书上将谷物分为“谷”与“黍”两大类。 “谷”指稻、麦、栗、菽(大豆)等粮食作物;而“黍”指大黄米和小小米,也称黄米或糜子。 现在我们把它们统称为五谷,并衍生出不同的含义。比如把米叫做“稻粱菽麦黍稷”中的“豆”字了。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说古代的粟是小米而不是现代的小米,所以古人说的五谷不包括小米。不过现在人们一般将谷子也叫作粟米。那么是不是就是说古人所说的五谷其实是指四种呢?答案是否定的。 其实关于古人的五谷到底指的是哪几种存在很大的争议。因为古人没有对“谷”和“黍”进行明确的划分,所以导致后世对于五谷的说法不一。
根据《周礼•天官冢宰》的记载,当时人的主要粮食是黍、稷、稻、粱、牟。但据学者研究这些谷物在古代又有另一种分类方法——禾、黍、麻、菽、麦。 也就是说从周代开始,人们对谷物的认知已经逐渐由“四谷说”过渡到了“六谷说”了。
可见在当时人的眼中,谷物已不再局限于我们平时所吃的这五种东西,而是涵盖了更多种类的谷类食物。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古人所谓的五谷,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粗粮。 至于它们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而在民间,又有一种更为简单的说法叫五谷为:麻、黍、稷、麦、菽。
麻是现在的亚麻籽或大麻籽;黍又叫黄米,稷即谷子、小米;麦有两种,一种是小麦,还有一种是荞麦;菽是大豆. 这个版本虽然简单明了,但却无法涵盖所有谷物种类。而且其中的菽还包含了豆类的意思在里面。 而我们现在通常认为的五谷是:稻、黍、稷、麦、菽。这个说法则出自于《孟子•滕文公上》一书,其中的菽应写作“大豆”才是正确的写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