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财政困难?
这个问题,要先问为什么中国能轻轻松松的把美国搞得财政困难…… 话说2015年底,中国的外汇储备达到了3.9万亿美元的历史巅峰,当时中国的外汇管制相当严格(比之现在更是不可同日而语),为了控制外汇的流出,央行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比如,当发现有巨额资金准备出境投资时,央妈会立刻调高人民币汇率,让这笔资金因汇率高开而损失一部分,从而被迫减少海外投资;又如,当发现某家上市公司有通过虚构出口业务套取贷款的行为时,央妈会立刻调低该公司的外汇额度,使其无法继续伪造出口单,骗取贷款。
总之,在2015年之前,除了军火和原材料等少数产品外,外资在中国基本不可能获得暴利了——因为对于非法套现的企业和个人,央妈一定会给你吃哑巴亏,让你血亏了钱也亏在手里。 但到了2015年底,情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先是中央调整了外汇政策,允许企业以人民币计价进行国际贸易,同时不再对外汇做出任何指导价格——这意味着外汇管制的放松。随后,又出现了石油期货跌到负值的新闻,当时全球通胀低迷,大宗商品普遍弱势,国际环境对中国确实越来越有利。于是从2016年起,中国开始大幅减持美股,换成美元资产。
2016年初,财政部宣布首次启动特例程序,抛售所持美债,金额达58亿美元。此后,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中美博弈、或是抛售美债的言论。到2017年,财政部官网更是公布了自2014年来的详细购债情况。其中特别有意思的是,自2015年开始,财政部每次抛售的美债都恰好是此前回购的规模。
举个例子,如果财政部此前对海外投资者回购了50亿美元的美债,那么下次就要至少出售50亿美元的美债,而且时间间隔通常是在半年左右,正好两相抵消。所以,尽管我国一直强调“增持”美债,但实际上却是“先买后卖”,只不过两次交易的时间间距很大,看起来像是一直在“增持”而已。 那为什么要玩这种玄而又玄的游戏?这其中当然是有道理的,道理很简单:中国想要美国国债的收益,但又不肯支付高价。
从长期来看,美国国债利率是高于通货膨胀率的(不考虑人民币升值的情况),因此在中国持有的美债收益实际上是可以覆盖通货膨胀率的。所谓“价差”,其实就包含了对美元利息的预期收入。只要保持一定的“抛售率”,就能不断的回收本金和利息,而不用付出过高代价。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债事实上就是一笔零息债券。 那有人会问了,既然中国手里捏着大把美债(截至2017年已达1.3673万亿美元),为什么不干脆要求美国直接还本付息呢?
首先,从数量上来看,中国持有的美债仅占美国国债的3%左右,而且这是全流通的(也就是说不是政府或金融机构的专用账户,可以被随意赎回),并不具备锁定收益率的条件;其次,从结构上来看,中国的大部分美债都是长端的(期限大于十年),而长端的美债收益率是明显低于短端的(期限小于十年)。如果一下子全部卖出,中国会遭受较大的市场损失。 最后说个题外话,我一直觉得中国在2015年前后那一波外汇管制的松与紧,是有意为之的。因为当时正是为了维护汇率稳定,避免被美联储加息带崩经济。所以,那几年外汇管制放松只是针对企业的违规行为的,合规的个人境外购物还是受到限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