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多金之人住房朝向?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人居住的地方和办公的位置是相反的。例如,一些老板为了方便,在市中心买了小户型,用来办公室+住这里。这样行吗?
从五行的角度看,人是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古人认为,人们需要“负阴而抱阳”,也就是背阴向阳来生活。所以房子要朝阳。 但什么是朝阳呢?
我们常说的朝阳,其实指的是东方,因为太阳自东而西,所以我们把东方称为“朝阳”。 然而这样的认知并不正确。
古人在观察太阳的时候,把日出方向分为十二个方位——“子午卯酉”分别为正东、正南、正西、正北四个方向;“寅申巳亥”分别为偏东、偏南、偏西、偏北四个方向;“辰戌丑末”分别是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其中正东与正南是两个特殊的方向,它们不仅仅与“阳”有关,同时也与“气”有关。
《黄帝内经》中记载着一种被称为“迎气”的方法:“冬至海冰合,阳气应图而升,谓之初春……夏至水旺盛,阴气应图而降,谓之孟夏……”也就是说,冬至之后,白昼一天比一天长,正如早上升起的太阳,在东方逐渐显露头角。到了小满节气,太阳到达了正南。冬至和小满都在农历的五月初,因此古人把这两个节气中间的一段时期,用“乾”卦来表示——这就是“初阳”或“正阳”。
冬至时,地球处于公转轨道的阴影区;而夏至时,则处于光明区。所以冬至一阳生,夏至阴极盛。 在古代阴阳学说中,“阳极盛”并非指太阳高度最大,而是指阴气最弱,不足以遏制阳气。因此冬至前后,虽然太阳总是低矮徘徊,但温度却在慢慢升高。
冬至过后十四天就是小寒,此时太阳直射点即将进入“光明区”。古人把这段时间称作“小寒至大寒”的“二之气”,并把它标注在“震”的位置上——这是一种“阳气”十足的状态。 而后,在“三九严寒”里,太阳运行到“坤”的位置,所谓“阴盛阳微”,这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刻。
冬至之后,随着太阳位置的逐渐抬高,“阳”越来越强,“阴”越来越弱,自然界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所以,无论是养生还是择居,古人都是主张“迎阳气”,即“背阴向阳”——这是五行多金的居住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