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解决内需?
我说过,要解决内需问题,就要扩大消费,而扩大的前提是收入和信心。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扩大消费的必由之路——没有收入的提升,任何消费升级都是无源之水、空中楼阁。 但提高收入是个综合议题,短期、中期、长期都有对应的方法论。短期的办法包括发钱(直接现金补贴),减税,降低物价等;中长期的包括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度(建立税收减免清单制),改革房地产税制,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特别是二次分配);长周期的包括土地财政的转型,地方财政的转型,政府职能的转变等等。
但这只是前提条件,还要有相应的政策来刺激消费。在经历了40多年的储蓄狂潮后,目前中国的个人消费贷款比例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居民消费意愿也较低。需要一系列的刺激政策,让居民敢花钱、能花钱。 过去我们总认为,只要经济增长,就能带来收入增长。我们习惯了靠投资、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却忘了问一问,这种增长到底带来了什么?
从现实情况来看,中国居民的收入增长并没有完全伴随GDP的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5年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仅为7.8%,比同期GDP的实际增速低0.5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居民杠杆率(债务收入比)不断升高。2009年,我国居民杠杆率为36%,至2016年底已达到49%。这意味着,居民为了消费,负债率在急剧上升。
在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之下,居民的消费能力不仅受到金融环境的影响,更受到房地产泡沫的影响。随着房价的飙升,居民的房贷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一个月将近一半的薪水都用于还贷,消费从何而起? 而另一方面,高收入群体通过税收减免等手段,已经实现了财富的快速累积。2015年中国个税收人超过1亿元的家庭就有8万多家,平均每家纳税4700多万元,同比增长23%。这些高收入群体的消费,并不会直接增加GDP总量,但会通过消费带动就业,以另一个方式促进经济增长。如何有效调动这部分人的消费潜力,是中国经济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