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字属什么五行?
古文字中,"日"作 、或 ,从"一"、从"丨"者较多;甲骨文及金文中,"月"作 、 ,从"人"、从"白"者居多;而"旦"作 、 ,从"日"、从"几"者也常可见到.这些字形表明:古人是以"日"与"月"来表示光的含义的,而以"旦"表光照的时间--早晨.又,《说文解字》云:"旦,明也.从日出曰之."据此可知,光即"旦"中之"日","旦"之本义乃日出之时(早晨)的光照.可见,"光"乃由"旦"(早晨)引申而来,其本义即指光亮、光明、光芒等.
“光”字的繁体写法是“光”,它最早见于甲骨文 (见图1a),形状像双手相捧之物,后演变成 (见图1b)形,再变成现在的样子(见图2)。由此演化过程可以看出,"光"是由两手捧着物而形成的一种形象。这种形象既可以是手拿烛火的形象,也可以看作手持弓箭的形象。前者用来照明,后者用于射杀,都有光亮之意,因此可以认为“光”的基本意义为“亮”“明亮”。这个意义一直沿用至今。比如我们说“发光”中的“光”就指照亮、光线,“月光”的“光”也是明亮的意味。
现代汉语词典对“光”的解释有4条:①照耀;②露着;③光彩;④表示动作已经结束;⑤量词,多用于灯光、太阳等。其中第⑤种为量词用法,其他均为动词用法(“照耀”义又可作形容词用)。
按此解释,我们不难看出,在现代汉语中用作名词的“光”,大多指的是它的抽象意义——如“光荣”指荣誉和利益,“辉煌”形容光辉灿烂,“光芒”指光辉的光芒,多比喻荣誉和荣誉——这正符合了“光”本义中所包含的“照射、明亮”这一核心内涵。
由于“光”本身的多义性以及其在语言系统中的活跃地位,使它还常常带有某些引申义,诸如“光荣”、“明亮”等的双关义以及“光彩夺目”、“风光旖旎”等形容色彩的词语中都有这样的成分。人们还常用“光”来修饰其他的形容词,例如“光滑、光芒四射”等等。作为名词使用的“光”已经具有了很多附加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