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市中什么资产可保值?
在一般情况下,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投资股票基金等金融产品比较合适;而一旦经济转入衰退期,房地产等实物资产则保值增值效果更好。这个规律在上个世纪一直较为稳定。然而,进入21世纪后,“大类资产轮动规律”出现了混乱,尤其在次贷危机发生后,各国政府为应对经济衰退,大规模超发货币,导致资金泛滥。资金在保值增值的强烈需求下,必然要寻找投资目标。而当时的国际经济形势不佳,商品大多供应远大于需求,价格上涨乏力。相反,由于股票地产的价格在经济衰退中大幅下跌,因此,比那些商品便宜的多。大笔资金开始流入股市、楼市等资本市场。2009 -2013年的全球股市楼市的复苏,就是这种现象的结果,也就是所谓的“金融通缩” 。
在这样一个物价温和上涨,而金融资产价格飞涨的奇特“金融通缩时代”,我们的投资策略应当作调整。过去传统的“牛市买股票,熊市买房子”的大类资产轮动策略在现阶段要改成:无论什么市,只要通胀低于4% 就持有股市和楼市。
一旦通胀达到5%的“高通货膨胀”,货币开始严重贬值,这时,实物商品将吸引保值性需求,而股市楼市则将面临调整。因此,应当卖掉风险较高的股票和非自用房产,以持有黄金、商铺和汽车为主。
“高通货膨胀”过后,将进入“高通货紧缩”,物价将急转直下。这时,应当持有投资品和商铺,其他任何投资都存在较大风险。
当“高通货紧缩”完结,进入一般的“通货紧缩”和“温和通胀”时,又将回到股市楼市的春天,即“金融通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