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是什么作用?
茯苓,是寄生在茯苓菌属真菌寄生在松科植物赤松、马尾松等树木根部的菌核,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具有利水消肿,渗湿,健脾,化痰的功效。主治小便不利、水肿、痰饮、脾虚泄泻及湿痹之症。 1.肾脏病变 由肾炎导致的小便不利、浮肿、高血压;早期糖尿病肾病引起的小便蛋白尿、浮肿、肥胖;肝硬化引起的腹水、下肢浮肿等等。这些病变与中医的脾肾功能失调,水道行化失常有密切的关系,而茯苓正是具有健脾利湿功效,可用于上述病情的治疗和缓解。
2.心脏病变 冠心病导致的胸闷、心悸气促;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心功能不全、肺水肿;心衰伴咳嗽、咳痰。上述病症可见于西医诊断的缺血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心力衰竭的病人。中医认为,这类疾病病机为心功能异常,气血运化能力下降,水湿内停,而茯苓能健脾利水,是心肾同调之品,适合上述患者的治疗。
3.胃肠病变 胃炎、胃溃疡、胃酸过多所致的胃痛、胃胀;肠炎、腹泻、痢疾;肝炎后出现的恶心呕吐、厌油、腹泻等。此类病变在中医范畴属于脾胃受损,有湿气内生,清浊不分,或者肝气犯脾的病症,因此治疗往往需要芳香醒脾,燥湿消痞,柴胡疏肝解郁,茯苓健脾利湿。对于慢性肠炎尤其是过敏性结肠炎的患者,经常反复发作,用西药疗效不显著者,服用苓桂术甘汤(苓桂米仁粥),能起到比较明显的效果。
4.皮肤科病变 湿疹、皮炎等皮肤病的渗出、糜烂、瘙痒;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后的皮肤炎症反应;结节性红斑、多发性毛囊炎、脂溢性皮炎以及痤疮等。此类疾患病因较为复杂,体内湿热邪气较盛,或者感受风热毒邪,或者饮食偏嗜嗜烟酒辛辣所致。由于湿邪为重,故在治疗时多需配合其他清热、解毒、祛湿的药物,而茯苓作为中药,其药用价值主要在于祛湿,正切合此类疾病的病机,所以常会选用茯苓与薏苡仁、豆蔻、泽泻、蒲公英、地丁、连翘等药物配伍,以达标本兼治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