觞是打什么生肖?
《诗·大雅·行苇》有载,“既饮酒馔,笾豆有余”,说明在祭祀、宴饮时,酒器、菜具都放得满满当当的,说明当时酒量不小;而《礼记·射义》云:“宾主互乡之礼,右酬左酢”,说明当时的酒杯与今天的杯子不同,呈扁圆形,放在右手边,用左手捧着酒杯向主人或朋友献酒并饮用。
可见至少在西周时期,人们已经会制作和饮用白酒了,而且酒量不浅。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交往频繁,使各国间的文化相互交融,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白酒文化也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并且出现了许多著名酒品。如赵国的“赵州桥”(也叫“赵县桥”),相传由鲁班建造而成,是中国现存时代最早、结构工艺最精致的石拱桥;魏国的“温壶酒”,也就是现在河南焦作市武陟县的佳酿“怀山药酒”,此酒属甜型,色泽银亮,味道纯正甘爽;楚国的“楚王台酒”,据说是由楚国人发明制作的。还有齐国的“八仙庆寿”,晋国的“桑落酒”“绿蚁酒”等,这些酒流传至今,依然香气扑鼻,令人馋涎欲滴。 但是,这些古酒究竟是不是白酒,至今仍无定论。
不过,有一种叫“型砂杯”的器具在春秋战国时有记载,学者们认为,这种小口尖底瓶是酿酒和盛酒用的器皿之一,从造型上看,非常像现今的散白酒。因此可以推测,那时候已经有了用陶缸、陶坛等容器发酵酿造的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