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是五行中的什么?
俊是一个会意字,最早见于金文,小篆中也有记载。东汉·许慎《说文》中有“俊,材也”的解释;段玉裁注曰:“才者,德之辨也……故凡成材、英俊、豪俊之称必以德行。”俊的本义是指人才,并且是人中翘楚,品德高尚的人才。
五行的相生相克,其实说的是五种物质元素(土金水木火)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过程中,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这个平衡的关系就叫做五行和谐。 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具备水的智慧、火的热情、金的坚定、木的灵活和土的厚重,那么他就是和谐的,健康的,幸运的。反之就是不幸的,痛苦的,悲哀的——这就是幸运与不幸的由来! 所以我们可以说水命的人比较聪明,但不一定就说火命的人就不聪明了,只能说火命的人相对于水命的人来说,他表达方式比较直接,不像水那样拐弯抹角。
所以一个人的名字里如果包含了某种五行或者某个五行的文字,那只是这个人体现了这个五行属性中的一个方面而已,就像人一样不会完美,没有缺点是不可能的。
金、木、水、火、土五个元素被道家称为“五行”,并用“五行”去解释宇宙间万物的产生、发展与变化,被称为是一种“五行学说”或“五行哲学”。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所构成,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又是按照相生相克的规律周流不息,变化不止,并且由此推动着事物的发生、发展。这种观点,既是道家宇宙观、世界观的根本,又是道家养生的理论依据。它同阴阳学说相配合,渗透于道家与道教的修炼和养生各方面,并成为指导人们健康长寿的准则。道家(道教)为了说明人体各脏腑器官中都含着“五行”的元素,用五脏配属五行。如以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并进一步指出,人体各脏腑器官在经络、形体、官窍等方面都具有相应的五行属性。
把天地人纳入五行之中,是道家(道教)为五行配属干支的主要依据。如把“天干”的十位,同样以比类取象的方法,分属“金”(戊、己)、“木”(丙、丁)、“水”(壬、癸)、“火”(庚、辛)、“土”(甲、乙)五种元素。按着相生的先后,用五行来统率“地支”,依次成为:“寅、卯”属木:“辰、已”属土;“午、未”属火;“申、西”属金;“亥、子”属水。 为使五行之说更加符合人们的需要,使之成为一种可以运用于实际、操作性更强的“工具”,便进一步演化成为“五行算命”与“八卦占卜”两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