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分为哪个时辰?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这12个时辰中,每个时辰对应两个属相,而每一个属相都有其相应的八字。 例如:凌晨一点至三点为丑时,丑时为牛角,这个时间段出生的人属“生肖牛”;晚上九点至十一点为亥时,亥时为九重楼,在这个时间段出生的人属“生肖猪”。
以此类推,子时为鼠、丑时为牛...... 当然也有个别例外情况,有些属相在某个时间段里并非单一存在,而是成对出现。如辰时有惊蛰、春分两种,先出为“生肖龙”,后出为“生肖蛇”。又如“生肖马”“生肖羊”同时出现在未时;“生肖鸡”“生肖狗”同时出现在戌时等等。
还有单数的属相没有对应的时间段,它们属于“孤辰寡宿”,即:子时的老鼠和夜里的兔子等,这些动物在白天也活动,所以不能确定它们的具体时间,但“子鼠”还是指夜间十二点到一点之间出生的鼠族,“夜里的兔子”则指的是夜晚十一时至凌晨一时之间出生的兔族。
中国人将十二生肖与十二个时辰对应起来。十二时辰既表示时间段又表示一个时辰的开始,分别是,子(夜十一时至初一时)、丑(初一时至三时)、寅(三时至五时)、卯(五时至七时)、辰(七时至九时)、巳(九时至十一时)、午(十时至十三时)、未(十三时至十五时)、申(十五时至十七时)、酉(十七时至十九时)、戌(十九时至二十一时)、亥(二十一时至夜十一时),十二个时辰刚好一十二个时辰相配。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对应十二时辰。十二地支是古人根据中国古代天文学十二次(星次)制定的,而十二种动物相配属是在十二地支确定之后的事,是在十二地支产生后相当长的时期后才逐渐演化补充形成的。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是一对数字符号与物象符号之间的对应,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确立于1523年前的东汉,在唐代之前已经以固定的次序相配确定。
十二生肖的本意是计时记日,随着十二生肖与中国人的密切联系越来越密切,十二地支对应的十二生肖便开始具有了纪年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