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字五行属于什么?
汉字,即汉族的文字,有的民族创造文字时,往往会根据本民族的语言特点来制定文字体系。而汉字的造字方法已研究有二千多年,至今仍无人能全面阐释清楚(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汉字学家裘锡圭教授认为“关于古文字的结构特点,我们的研究工作还很差”)。所以,所谓的“五行的属性”不过是古人基于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并以此为基础创立的阴阳五行学说用来解释世间万物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并由此总结出的一套符号系统而已;这套系统被引入汉字文化圈后,人们借助五行理论进一步解释汉字及其文字构型的特点,试图找出字义与字形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探源溯流”“识形悟理”的过程。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因为古人自身水平所限以及后世历代学者观点之不同,五行理论和汉字结构特点本身都是一个需要不断积累和深入研究的领域。
那么,既然五行属性只是一种建立在哲学基础上用于解释世界的工具性概念,我们为什么还要将它引入汉字呢?原因是因为它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且便于群众接受和理解。试想一下,当我们在讨论一个字的字义时,直接说这个字属木或属火会不会更直观易懂一些呢?当然,如果仅仅局限于词语释义的话,这样的说法显然毫无问题。但若涉及字形字源的探讨时,这种简单粗暴地给文字属性贴标签的做法就值得商榷了。
汉字是记录汉语言的符号系统,它在本质上是一种音-形-义的复合体。当我们讨论一个字形含义的形成过程时,单纯考虑其外在的音源或字形来源是无法彻底揭示出其本质规律的——所谓“音转说”“形训说”之所以无法让人信服,正在于此。只有将声音和形象两方面联系起来,在相互印证中寻求字形演变的可能路径,才能找到字形构造的本质特征。
所以,在文字学研究中,我们都主张“循名责实”——字音字义方面宜追求实指,字形结构方面则宜追求细考。 当我们将一种或两种元素附加至文字之时,须同时考虑到它们对于字义和字形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所产生的逻辑关系。若此要素在本字中已具备,则不必多说,寻找新的要素应以不违背上述两条原则为前提。若此要素实为构形符号,则应考察其在古今字典中的标注结果,如现代字典标为双声,古代字典标为入声,则应考虑双声的可能性;若其为表音符号,则应考察其对应音节在汉语中是否普遍存在,若普遍存在且各地方言均有所反映,则是可行的。否则,就可能需要重新考量甚至全盘否定。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一点的是,我并不认可现代造字法能够真正创造出符合“六书”标准的汉字。
理由很简单,既然“六书”是最早的汉字构字规则,而且一直延续至今,那我们就可以认定它们是有科学道理的。反过来说,如果新创造的汉字不合“六书”之规定,那就说明这种构字方法还存在着某些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