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如何做地铁?

粟莲心粟莲心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本人在港读本科,硕士 来香港就读交通一直是困扰我的一个问题。 在内地的时候,我是做高铁到广州南,再换乘地铁到佛山,这样算下来其实也很方便;但在香港就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做,百度地图上查不到,问香港同学他们也说不清楚。最后无奈坐出租车(贵啊)到大学门口,再坐校巴到学校。

后来自己摸索了一下,发现香港其实很重视交通这一块,有很完善的地铁系统。而且和内地一样,乘坐地铁可以直接刷“八达通”卡或者现金支付票钱。 先来说说怎么坐地铁吧~ 来到香港机场之后,就可以购买地铁票了。这里要注意:购买地铁票是有折扣的哦,用学生八达通卡买的话是可以打5折的!

一般机场都有自动售卖机,在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这边,甚至是在港深口岸的自助通道旁边就有地铁站。在内地一般是刷身份证就能过关,但香港是刷卡才能过关哦~

当然啦,在香港机场买地铁票也不是那么顺利的……因为要填一张表格(下图)。不过好在机场人多,经常会有乱乱的人群挡着,所以可以迅速搞定! 买了地铁票后就要准备进站了~在内地一般都是拿票直接进站,但是在香港不是!在香港是要换车票的,而且时间间隔是4个小时!(超严格啊啊啊!)所以在机场的时候记得要抽几分钟时间去换票哟。

换了票以后就直接进场坐地铁啦~(注意:进闸机前要先扫票,在出闸机后再扫一次!) 而在市内搭乘地铁则是直接刷八达通卡或现金购票,非常方便。 接下来讲讲怎么从机场到市区。机场有机场快线直达香港站,到达香港站后再转乘地铁可到全市各区(当然也可以坐机场巴士,但这要视乎你去的地方而定,机场快线票价为100港币/人) 最后想介绍的是,香港除了地铁外,还有其他交通工具——如港铁轻铁、渡轮等。

港铁轻铁实行的是上车刷卡制,在车上刷八达通或现金投币都可以。而渡轮则分快线和慢线两种,分别前往香港的岛屿区和离岛区,票价根据航程远近而定。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大家来香港玩的时候别忘了试试地铁哦^_^

蓬雨菡蓬雨菡优质答主

香港的“地铁”其实不能严格地称为“地铁”,因为它的英文名称叫做“Mass Transit Railway”,直译成中文就是“大众运输铁路”。它不仅仅指“地铁”,凡是铁路都可以称作“铁路”。实际上香港岛尚无地铁,MTR是指连接香港岛九龙和新界的快速运输系统,包括地上运行和地下运行。由于它首先在水底隧道内(九龙至香港岛)采用了地下运行方式,而这种运行方式与世界上许多大城市地下运行的方式比较类似,所以这个MTR在香港也常常被港人叫成了“地铁”。

“大众运输铁路”最早兴建于1970年,1979年完工,最初只是连接九龙内地段至港岛金钟的一段约10公里长的铁路。1979年完工通车时,全线均为地下铁路隧道,在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之间,沿维多利亚港海底通过,隧道深度离海底下60米,是世界上最深的海底隧道之一。1998年完工通车的机场快线,采用了双螺旋式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取代了原来的水平钻探的施工方法,缩短了工程时间,节省了工程费用,同时也创造了世界工程史上的一个新纪录。目前“MTR”已有112公里的轨道,日均乘客量超过290万人次,占香港总客运量的60%,成为香港主要的客运工具。

香港“大众运输铁路”是按照BOT方式修建的,政府是“项目投资者”,拥有该项目资产所有权的90%,香港铁路有限公司持有10%的股份。“香港铁路有限公司”是“港铁”的主要营运商,是一家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司,拥有地铁的经营权。该公司是1975年为建造及经营“香港大众运输铁路”而成立的法定机构,于1985年改组成为有限责任公司,在1995年12月以新的公司形式运作。在营运“MTR”的过程中,政府给予“港铁”特许经营权,特许经营期为35年。但是,政府通过持有90%的股份对“港铁”的营运实施强有力地监管。“港铁”必须按规定向政府交纳股息和特许费。

从财务报表来看,自1996/1997财年以来,“港铁”年年亏损。有人怀疑按照BOT方式修建地铁,政府是否走错了棋。但是,由于“港铁”本身是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有较好的业绩,因此在股票市场上有很好的表现。

从“港铁”财务报表来看,“港铁”的收入主要来源有以下几部分:一是营运收入,即票款收入以及为内地和其它国家提供轨道咨询业务的收入;二是物业收入,即“港铁”公司在各站点附近和上盖、车库上盖开发的“物业”收入,包括商场、写字楼和酒店收入;三是利用广告招租、出售“港铁”纪念品等形式获得的收入等非直接运输收入。

政府对“港铁”实施强有力的监管主要体现在政府严格审核“港铁”公司的票价。港铁公司每两年可以向政府申请一次调高票价,政府经过审查批准可以适当提高。因此,在严格控制票价的条件下,港铁公司的票款收入是有限的。政府严格控制票价的原因是因为“MTR”是政府的“公共资源”,保证广大市民的出行价格低廉,是政府的“施政”目标之一。

“物业收入”是“港铁”收入主要来源,物业收入不仅弥补了“港铁”经营亏损,实际上还产生了利润;这种“物业收入”也成了“港铁”向政府缴纳股息和特许费的重要来源。

“港铁”在营运过程中,按照“以站带区、以点带面”的策略,对“港铁”营运线路沿线特别是地铁上盖的“开发用地”进行了大量房地产开发,其中包括住宅、写字楼(如香港最高的写字楼“中国香港中心”就是在“港铁”上盖)、商场和酒店。在“港铁”附近的“发展用地”里,也进行了规模巨大的物业开发。这些“港铁”物业不仅解决了“MTR”本身的亏损问题,而且还是“MTR”的赢利点。可以说这种“轨道交通与物业开发”一体化的经营方式是“港铁”成功的主要原因。按照这一经营思路,“港铁”还对“港铁”上盖和周边地区的商业、文化和住宅进行了规划,并通过规划控制“港铁”附近土地的开发,达到最大限度地开发沿线土地的商业价值、保证“MTR”赢利和控制市内交通流向的目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