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什么什么得?
成语,又叫熟语、成句。是语言中定型的词组或句子。汉语的成语大都有固定的字数、平仄和音律的讲究。成语言简意赅,使用得当,可以收到言简意赅、辞趣隽永、笔彩照人的效果,有助于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1、不亦乐乎
成语拼音:bù yì lè hū
成语解释:亦:也。用于反问的语气,表示确实如此。常与“好得很”、“妙得很”等合用,表示程度极高。也用在句末,表示情况十分浓厚。乎:语气助词。
成语出处:《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宋·朱熹《论语集注》:“以有来者为可乐,亦朋来而乐与人,皆未必然也。”
成语例子:老先生真不愧为一邑宗师,这清如许,倒也不亦乐乎!(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
2、得过且过
成语拼音:děi guò qiě guò
成语解释:且:权且,姑且。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今多指满足于现状,胸无大志,碌碌无为。
成语出处:宋·陆游《书喜》:“官身常欠读书债,客庖顿顿食藜蒿。不爨井晨寒,得过且过。幸逢岁有秋,一饱度昏晓。”
成语例子:不料何藩台不甚得意,只委曲在道上监销一切公文。何藩台也得过且过。(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回)
3、不亦惑乎
成语拼音:bù yì huò hū
“惑”,“迷惑”。合在一起指得不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