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贷款使用原因之一?
据调查,有80%以上的企业对贷款的态度是敬而远之,有70%以上的企业在获取贷款时付出过溢价成本。尽管在紧急状况下采用银行贷款不失为一种不得已的救急措施,但一般企业倾向于尽量不采用这种手段。原因何在呢?
因为,企业在银行存贷款总额的比例上处于绝对弱势。企业的钱存到银行,银行可以说是一分钱也不存贷给企业,但企业却不得不从银行借上数亿元甚至数十亿元。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往往通过抬高银行贷款门槛,延长审批贷款时间等方法,达到压缩社会总供给,控制市场过热状况的目的。而企业如果因生产所需的资金短缺,则不得不寻求证券市场的支援,利用证券市场融资手段解决短期流动资金难题。
作为企业可以寻求的融资渠道之一,银行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如初创阶段、发展阶段、扩张阶段、收缩阶段等都会或多或少地需要向银行借入不同数量资金,由于银行的贷款程序复杂,贷款条件苛刻,且一般只贷给大型、资质好的企业,小型企业得到贷款的机会相对较少。加之如今资金比较充裕,银行贷款利率下降,所以大多数人会选择间接融资中的民间借贷。
民间融资,即居民之间以借贷形式进行的资产投放活动。主要表现为居民个人之间以现金或金融机构存款调剂余缺,这种居民间的借贷活动,自古有之。改革开发后,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由于我国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许多农民进入城市谋生,加之市场经济的发育,使民间金融活动空前活跃。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国民间融资活动频繁,规模巨大。全国每年民间资金存量在5000亿元~6000亿元。有的省份,如浙江省,民间金融十分活跃,规模相当大,占当地GDP的60%。民间借贷一般具有自愿性、灵活性、便利性、私人性等特征。
据调查,一般采用民间借贷的企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暂时不需要向社会集资,但确有高额资金需求的企业。
2.需要改善资金结构和经营结构而又不具备发行内债券资格的企业。
3.需要补充流动资金或扩大生产规模而又不具备从银行借入大量资金条件的企业。
4.已有固定融资渠道,但不愿意将自己的融资习惯泄露给竞争对手的企业。
5.具有一定资金实力,又有利用资金获得稳定高额回报的企业。
当然,当前我国经济还处于转型的时期,市场经济还不够完善,对民间融资也有着很多不利的因素。如民间融资的非法性、盲目性、易受骗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