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材改版吗?
我是北京的语文教师。最近看到网上对新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讨论,我想到自己孩子的学校前几天开展的高年级阅读活动——推荐阅读《草房子》,还有老师在班上讲解《红楼梦》中被批为“不适合孩子阅读”的部分,不禁想起去年我们小学期末考试时出现的怪现象:要求孩子写的课文复习题上的练习,都是课本中旧版的内容。
我知道,像我们这种小城市,教材更新往往落后于大城市。但就算落后,也应该在两年三代这样,而我们的这儿居然六年都没有更新。像以前的小学语文教材,鲁迅的文章占了一半,如今这些“经典”大都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所谓反映当今世界、当今青少年现实生活的选文。
我不否认,这样的改动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纵观整部教材,从体例到内容都过于追求“全面”,显得庞杂。像文学名著选读的部分不仅占了不少的课时,选用的作品也不够经典,多为通俗之作;所谓“拓展阅读”更差劲,大多是一些“读后感”主题的所谓名文。这样的编排明显是给学生“加压”。这样的负担,学生愉快不起来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教学设计上,也更象是教师的活动,而不是学生丰富的学堂生活。课堂上很少有学生真正乐于参与的活动,尽管老师准备了大量的阅读资料,但读后交流的时间很少,一些学生由于没掌握老师准备的内容,在众人不解的情况下,更不好表达。这样的课,学生“收获”自然不多。
问题还不仅仅如此。记得几年前,我在一个小学校听课,上的是苏教版的第一单元课文。令我惊讶的是,这节课的安排和往常丝毫不一样:刚上课的时候,老师让孩子们拿出自己准备的东西,有泥巴做的房子,树枝扎的船……孩子们一个一个介绍自己的作品。接下来又让孩子们拿出地图,讲讲自己知道的关于这些国家的故事。
我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刚要去问,同桌的一同学拍拍我的肩说:你是外行,这可是单元导读课,我们要玩中学,学中玩!可玩什么呢?让我们大家一起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就叫做“我们是一家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要求每一个学生讲一个发生在自己家乡的人和事,要求故事性要强,十分钟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