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带什么生肖?
龙是传说中的动物,人们从未发现龙的踪迹,所以它不是现实中的动物。 蛇、鼠、马、羊、鸡在现实生活中都可以看到,但它们不是十二生肖之一;猫和狗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宠物,可它们不是我国的十二生肖。 为什么这些现实中存在的动物没有进入我的十二生肖呢?因为十二生肖中每个动物的数量必须保持固定,多一只少一只都不行。 为了保持数量上的固定,那些现实中不存在的动物就只能被删掉了(比如麒麟)。而那些现实世界中存在,但数量非常稀少甚至濒临灭绝的动物也被删除(如华南虎、大熊猫等),否则的话,像熊猫一样,多一个少了都不好。
为什么我们的祖先会选取12种动物作为标志呢?这跟我国古代的干支纪年法有关。 在古代,人们用干支来表示日期,比如甲子日、乙丑日等等直到癸亥日;而每个月的第一天又被称为朔,每月的最后一天称为晦。这种纪年法跟现在的公历相比明显有很大的区别,比如今年元旦是壬辰月甲寅日,而今年的腊月二十九是辛丑月己未日,到了正月一号变成庚寅月丙戌日。 我们的祖先发现,当农历月份相同时,每天的干支是不同的,而当农历月份不同时,每天所对应的干支却是一样的。例如农历一月无论是大还是小,只要月份不一样,每一天的干支都是固定的,从甲寅到癸亥一共九天。所以古人就采用了以闰月定阳历月份的方法,即把农历月份相同的一天分成十二份,每一分叫做一个“节气”,这一天就被平均分成12等份,每等份的时间就是15天,每一个节气之间只有两种情况:不是月初就是月末,因而每个节气的第一天必然是壬辰月辛卯日的某一个戊时(上午9时至11时)或癸巳月壬午日的某一丁时(下午3时至5时)。
这样,每当新一个月的开始,无论月份是大是小,每一天的干支都不会出现重复。 后来,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进一步发现了,每当新的十二月开始,无论农历月初还是月末,每一天的干支也不会出现重复。于是,我们的祖先就采用了一个“双轨制”——既用农历每月初一记日,也用农历每月月末最后一位的日子记录日子。这样,不仅保证了每年的春节都是农历正月初一,也使每年日历上的今天总是对应着12个节气中的一个。而我们现在使用的公历则完全由阳历计算,与农历毫无关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