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字五行属什么寓意?

汲耀诺汲耀诺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安”,读作ān 。其基本含义是平安、安定。《说文》释之曰:“安,静也。”故有以“安”字构成的相关词语,如“安静”“安详”“安然”“安泰”等表达一种平和、安静的氛围;又有“安身”“安家”等词表示安居、居家的概念;还有“安邦定国”“国泰民安”“安居乐业”“安不忘危”“高枕无忧”等成语。 “安”用在特定语境中还可以表反问语气,相当于“怎、怎么”。例如:“他怎么会来!”“他怎么能来!” “安”的本义是平安。引申指“平稳”和“没有危险”。再引申出“储存”的意思——存放着没动,或不需要移动就能获得的东西。由“不移动”“不动”可以进一步引申出“不要、不用”的意思。

1. 平安、安全 [safe and sound] 公车百乘,白矛干戟,甲士三千人,威服天下,而安于泰山。——《韩非子·有度》 大王加惠,赐安邑,都晋阳,加爵盖之,广宇之,莫敢不听。——《战国策·魏策二》 今我使太子去,以中道路夜行,群盗数万人,虽多何益?本言相安。——《史记·张仪列传》 而齐兵不出,而 秦亦不斗。天下有比 齐安者乎?——《战国策·齐策六》 2. 安定,稳固 [stable;secure] 安,定也。——《尔雅》 有女怀春,吉士诱之,终朝未晚,君子俟之。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知子之不可,然劳师以御。既克,宋人执讯,鲁人执丑。天子既居,至于宗周。周室既微,君子乐毕。——《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有志乎明道,殆哉之方。——朱熹集注《孟子·梁惠王上》 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强者桀横,弱者斯亡。民如鸟兽,无所定所。——《春秋》桓公三年

3. 安定,使安定[tame] 安,定也。——《小尔雅》 公羊子见於齐侯,齐侯赐之食,还之馆,公羊子饿而病。齐侯告人曰:“不可使吾有所与之饥。”——《公羊传·宣公元年》 (颜)渊、季路侍。 孔子幸饭,端饭进粥。 子路先拜,回敬无礼。 孔子问焉:“君子有怒,必告之,其父母必谓‘孝’。今由怒,其父兄。” 子路曰:“由之怒甚於心,其父兄岂能复怒由哉?” 孔子曰:“你彼所不知。夫气盛,发则绝。绝则愤,愤则乱,乱则凶。君子之所忌也。小人则不然。气盛,发则绝。绝则愤怒,忿戾肆志。弗听,而后怒。小人常怒,家人为虐。”——《庄子·仲尼篇》

4. 稳定;稳固 [steady] 王好战,请以战喻。桓公之意,岂得已哉? 犹恶刑人而欲攻城。臣故曰:战。—《荀子·劝学》 我欲仁,斯仁至矣。故汤可伐矣。《论语·宪问》 此国三川,天绝我秦。泾水东流,尚还一匡。——《汉书·沟洫志》 5. 保持,保护 [keep] 但知保己,不知保家。——《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人君当神器之重,秉社稷之器,居万乘之高,其势当然。不可以若匹夫之贱,保妻儿之业。——《淮南子·缪称训》 6. 以手抚模,表示亲昵 [pamper] 小儿初生,孩抱中,睡熟时,头偏侧,口张合,手舞之,足蹈之,皆有所作。作止之间,其声呜呜然,似与人语。既醒,神思散,则全无所忆。——《古今图书集成·禽虫典》

淳于海然淳于海然优质答主

在给小孩取名选字时,要对字的含义、发音、来源作一番考查,取其吉,避其凶。如“安”字,本义为安定、安全之义,寓意吉祥,又可入“平安”、“安定”等成语,取为名字甚佳。但是,有人知道“安”字的来源吗?在康熙字典中,“安”是由“宀”字(读音为min,本义为有屋子之意)和“女”字构成,即有“女子有屋可居”之义。

另外,还有发音避忌的问题。“安”字发阴平一声,搭配名字时,要合乎“声律美”的要求。如“安妮”,“安”为一声,而“妮”字读二声,在汉语中,连读时,二声容易变成一声,即两个字发音相近,因此有“音害”,读起来不舒服,影响发音美,最好避忌。有人给女孩取名为“安心”,其中的“心”字,为一女性专用字,与“安”字搭配,就显得比较“女性化”。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