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五行属什么意思?

凤丽媛凤丽媛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建”,即建立、创立之意;“安”有安定、安全之义。 “建”是“立”的本义,《易经·乾》言“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意思是伟大无比的乾卦,是一切事物开始的根源,它统领着万物,其中就包含了“建”的意思在里面了。而“安”则是在“建”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有先“建立”起来,才能谈得上“安全”“安定”。

“建安”也就是指建立(政权或国家)并使其安定。 汉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黄巾起义爆发后更加剧了这种混乱局面。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荆州牧刘表上书朝廷,认为当时天下分崩离析,主张应“建号改元,称王称帝”以鼓舞士气、振奋人心,进而统一天下。其上书曰: 中州板荡,四海云扰,群雄竞逐,武德未彰。……宜乘此时,兴举大义,选贤立宗,以为民望。

建安年间(公元196—220年),曹公父子的势力控制地区主要在豫州,所以后世多称这一时期为“建安时代”或者说“建安风骨”。这个时期的文学创作继承了两汉的现实主义传统,涌现出了“三曹”“七子”——包括孔融、陈琳等一大批文学家、文艺批评家。他们创作的诗歌、散文等作品反映了东汉末年社会的动乱及人民遭受的苦难,表达了他们渴望国家安定统一的心情。如曹操的诗作《短歌行》和《蒿里行》,王粲的《七哀诗》,陈琳的《檄吴将校部曲文》等,都体现了这一时期的文学特点——反映现实,悲悯民生,同情人民。

金寸敖金寸敖优质答主

建安城的“建安”二字,是地名中的名词,不是文学流派的术语。东汉末年汉献帝刘协被军阀曹操挟持,将都城洛阳东迁。

由于洛阳残破,因而定都于曹操的根据地邺城(今河北临漳县),建安年号从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到汉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东汉最后的19年都被包括在建安年号中,建安时期是这19年的简称。封建王朝以年号作为纪年的标志,所以历史上称这一段时期的文学为“建安文学”。

“建安文学”是相对于“汉乐府民歌”而言的。虽然从性质上都属于乐府范围,但建安文学都是文人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都继承和发展了汉乐府。

建安文学的作家阵容非常壮观,形成一个文学流派,它与以往的文学流派有所不同,并非几个作家自愿结成的文社,而是志趣相投的一群作家,他们有近似的家世,相似的经历,又聚在一起,受同样思想的濡染、浸润,从而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作家群体,而且文学风格也有近似的格调。

建安作家“三曹”、“七子”和女作家蔡琰,他们大都是宦官没落势力的受害者,同时又都是从军阀混战中成长起来的,所以这一文学流派的成员大都兼具两种身份,一半是政客,一半是诗人。

“三曹”是指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个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军阀割据,互相征战,百姓生灵涂炭,天灾人祸,哀鸿遍野。镇守幽州的东北军阀公孙瓒在军中招纳了一大批读书人,有个人在军曹司录参军之职,因此人们称他为“军曹”,他的名字叫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郡人。他的祖、父两代虽有官衔,其实属于没有政治势力的庶族地主。在动乱年代,曹操一马当先,率军南征北战,为完成统一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镇守中原邺城的时候,他招贤纳士,礼贤下士,从北方各地汇集了一批文人学士。曹操的儿子曹丕和曹植以及“建安七子”应玚、陈琳、刘桢、阮瑀、徐干、王粲、孔融就是在邺城期间,在统一的文学思潮下形成了建安文学流派。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