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有哪些生肖?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相思》 说起红豆,很多人应该知道它的别名“相思子”。它和玫瑰花、向日葵、紫丁香一样,是诗人笔下常用的意象之一,代表爱情与思念。
关于红豆的传说有很多版本,比较靠谱的有两个。一个是梁朝昭明太子萧统所著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序中说:“红豆,生岭南树,其果形如樱桃,色赤,味涩。王侯之家,多植此树。”另一个是唐朝段成式所著的《酉阳杂俎·木篇》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南方有草,名红缕。叶如豆叶,而色红,蔓生。其籽若栗米大,赤色。南人取为饭食,北人取为糖果。世称红豆为‘红缕’者,盖以此也。然红缕之苗,叶尖似剑,红豆之苗,叶细似丝。但红缕结籽而小,红豆结实而大耳。” 从这两个传说的出处可以看出,至少在唐宋时期,红豆作为植物界“网红”的地位就已经稳固了。
那么,为什么这种本来生长在南方的植物会成为人们心中爱情的象征呢?这恐怕要从它“红颜易老”“好景不长”的象征意义说起了。在古代中国,人们崇尚红色,认为它是喜庆的颜色(其实这也是一种误解)。比如婚礼上,新娘子的盖头要染红、新房里的家具要用红绸布装饰……而在死亡面前,红色同样重要——古人认为红色的血是热的,代表着温暖和人气,而白白的鲜血则是冷冰冰的,会带走生气。所以,人死了要“大办红事”。 所以,从色彩上看,红豆鲜艳的红色正好符合人们对美好事物长久不变的期许。
相传古代有一位妻子想念出征的丈夫,悲伤时滴下的眼泪浸湿了泥土,长出了一颗颗红豆。这个故事似乎在提醒每个人,爱情是需要用心呵护的“植物”,需要精心栽培与细心浇灌才能结果。如果任其自生自灭,就会像枯萎的花朵一样,失去美丽。红豆的另一种名字“相思豆”也就顺理成章了。 这个典故出现在唐代,但是宋代的文人们却已经习惯于用它来代指爱情了。柳永的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苏轼的词“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夕”,秦观的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几句词中的“相思”,所指的都是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