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肖代表什么?
中国农历年与12属相的起源 中国的十二生肖,除了虎外,其他动物都是古老的民间传说“太岁”(又名“太岁星君”“岁君”)的化身。 “太岁”就是木星的别称,由于岁星12年在银河系的轨道上运行一圈,又因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等份360度,造成岁星每年行驶4等份、每等份15度,如此循环往复。所以每逢立春,干支历便以春分点为起点,重新计算。
古罗马人相信每一个月都有一个主神守护,人们可以根据月相判断日期和季节;希腊人和埃及人也都有类似的“每月之王”。 这种观念后来被引进了基督教文化中,成为“每月之星"。 公元4世纪,一位叫巴克斯特的修道院院长在解释《圣经·创世纪》时首次使用了“十二宫”这个词,指“黄道十二宫”。
事实上,这些神话传说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00年至前700年间,那时古巴比伦国王萨尔贡二世建造了一座大型庙宇,供奉着“十王”(或曰“九王" )—尼普尔城的9位神祇,这9位神祇刚好象征黄道上的9个星座(由于当时对火星的运行位置尚不清楚,故没有将其列入)。 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神祇渐渐变成了希腊神话中的奥林匹斯山上的诸神,而他们的宫殿也迁到了奥林匹斯山上,但“十王”之名却被保留了下来。
不过,当古希腊文明衰落后,“十王”的概念又传回了东方,并融入了东方的信仰之中。在现在的印度和伊朗,人们仍然会庆祝“十王节"。 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印度就有了“六王”的说法,意思是“六位伟大的神”一他们分别是创造之神毗湿奴、毁灭之神湿婆、性力女神难近母、爱情女神梵天、时空之神鲁克纳加姆、正义女神塔莉。
大约4千年以前,居住在伊朗高原的波斯人创造了他们的帝国。随着帝国的扩张,这些神也逐渐走向了世界,不过此时他们已经被融合成了“八位大君主”,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主宰—土星之神乌罗尼亚、月亮女神托莱妮娅、太阳神沙帕克、雷公电父、爱与美女神维纳斯、战神山神密涅瓦、火焰与铁工之神伏尔甘以及大地之母盖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