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姓五行属什么?
蒙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39位,目前人口总数在全国排名第197(根据2013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 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序》所载,春秋时郑国公子突的封地于蒙(今山东泰安西南),称为蒙公。其子孙以封地名作为姓氏,称蒙氏。是为河南蒙氏。 出自齐惠文王之子田书后裔。战国时秦灭魏,迁魏国宗室人于河洛间,以奉魏之先,其支庶有以国为氏者,就是蒙氏。是为陇西蒙氏。 亦出于少数民族改姓而来。如鲜卑宇文部有复姓慕阳,后改为蒙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鲜卑姓为汉姓,其中有把穆变为蒙了的;清满洲八旗姓芒古特氏,冠汉姓为蒙。
以上三来源,第一出自姬姓的蒙氏,是今天蒙古人和满族人的姓,属于中国北方最古老的姓氏之一,这一支蒙氏源于河南;第二出自齐姓的蒙氏,属于中国最早姓氏之一,这一支蒙氏起源于甘肃;第三出自他姓改姓而来的蒙氏,主要分布在辽东和河北等地。 总之,这三个不同的起源,不仅时间不同,而且地域也不同,但经过两千多年的繁衍发展,最后都汇集到了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并在这里繁衍生息,因此说“蒙姓发源于内蒙古”这是正确的。
再说说姓氏起源里的一个细节问题,从上面内容可以看到,有一支蒙氏是由魏姓改为蒙姓的,而且在历史进程中这支蒙姓一直没有中断过,因此这支蒙氏应该算是汉族姓氏,而不是少数民族姓氏了。
蒙“木”字旁,有五行属性的本意
1、蒙的字形
蒙,形声字,从艸从冟。冟在甲骨文中像手提住“禾”(“麦”在商周时期还不存在,商周时北方只有“黍”和“粟”)的象形字,本义指手提庄稼在山丘田垄上除草,后假借指去除不好的思想习惯,即“革”,冟字后来再加一个“禾”就变成“种”,即“种植”之“植”。木旁的蒙本义是用手提着庄稼在木本植物的垄亩和田间除草(“艸”本像“禾”的种植园间的行垄,木旁的“蒙”即本指木本植物的垄亩),后来引申为“治理”。在蒙文通假表示“不聪明”和“欺骗”前,蒙和“明”在反义词意义上的本字应该是“萌”字,因为“萌”的字形是“艸”从冟。木旁的蒙后来又用作人名,如东汉经学家蒙恬,后又用作姓氏,如元代军事家蒙毅(蒙恬之弟)。
2、蒙的五行
五行木。蒙,形声字,从艸从冟,木字旁表示蒙草是木本植物。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木”的解释是:“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丶从乚。丶,冒也。乚,东方春时生草木。”可见木字既来源于树、林二字,同时又是二字意的概括:一是乔木,特指大树,引申为具有树干的木本植物;二是草木,即指草与木的结合体。所以从艸从冟,“冟”旁像“禾”,“禾”也是木字旁,所以有“禾”的意思,表示农业,故“蒙”表示种植木本植物,本是“萌”的意思,如“草木蒙笼”、“森蔚蒙笼”、“蒙笼”等,后“蒙”字加艸字旁成了“萌”字。“萌”字本作“甿”字。从艸表示“蒙”是草本植物,从冟表示“治理”,“木”字旁指木本植物,表示“蒙”是一类木本植物,蒙的本义是表示木本植物的田垄,如“蒙笼”、“森蔚蒙笼”、“蒙笼”、“草木蒙笼”等,后来引申为“治理”,如“蒙治”、“蒙政”等。“木”字旁的蒙在“明”与“蒙”这一对反义词里表示“不明”,如“日出扶桑,日入蒙汜。蒙汜,西方地名也”。在“蒙”与“名”这一对反义词里表示“无名”,如“蒙世而生,不名一日”。而“艸”字旁的蒙在“蒙昧”、“蒙昧”里表示“不明”,在“蒙世而生,不名一日”里表示“无名”,这两组意思都与“木”字旁的蒙相对应,故“木”字旁的蒙与“艸”字旁的蒙属于一对对应字,而不是通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