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有地铁几号线?
上海地铁的线路图可以看成是由两条基本的路线延伸形成的,一条是现在的1、2、4、5号线形成的大致是东西向的,另一条是以8、10、12号线为骨架的西北-东南走向的。其中1、2、3号线是上海地铁的第一代线路(以下简称“土星线”),而4、5号为第二代线路(以下简称“金星线”),8、9号线为第三代线路(以下简称“水星线”),10、12号线为第四代线路(以下简称“木星线”)。
现在要讨论的就是这条由东向西的“土星线”和它的延长线——1号线。 这条线的开通有着历史的必然性。早在春秋时期,今闵行区一带就已经有了居民点的存在,这里原属吴国的领土,称为“华亭”;战国末年,秦灭楚后设松阳县,在今松江区境内;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孙权将其改称“华亭县”并迁至故治,沿用至今。所以从华亭开始到今天的松江,古时一直都是通商的要道。
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在此地设置嘉定县,取“嘉德平夷”之意,由于这地方在历史上一直是作为州府存在的,因此也叫做“嘉定府”。近代以来,这里又成了租界的所在地,于是在上海市区的地图上就有了“静安寺—石门一路”“静安寺—石门二路”等等路名的出现。 “静安寺”位于南京西路静安寺广场,始建于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初名“江宁寺”,元代改为“静修寺”,明代始称“静安寺”。该寺素有“沪城第一古刹”之称,也是上海佛教寺院中最大的一个。
解放后,上海的公路网建设速度加快,以1958年为最。这一年,上海建成及在建的高等级公路项目达30多项,其中就包括北起新闸路桥,南至石门一路的石门二路。在当时的中国,北京、天津和大连等城市已经有一条或几条的地铁修建工程在建或者计划启动,作为现代化大城市,没有地铁似乎有点说不过去。于是1959年开始,上海也开始了一条地下铁道的修建工作,线路自长安街道的石门一路经静安寺至石门二路,长度约5.6公里。
这条线路建成后成为当时全国最长的地铁,并且是唯一一条从市中心向外辐射的地铁线路。但由于当时财力有限,交通部规定所有新建地铁必须同步修建铁路隧道,所以这条线路只铺轨不到2公里就停工了。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1990年北京亚运会之后,大建设大发展成为了北京的城市主旋律,上海也不例外。1993年年底,一条新的地铁线路获准修建,起点是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新华路和延安西路等路口进入静安寺商业区,在石门一路、石门二路设置车站。1995年4月建成通车,这使得沉寂多年的“土星线”重新投入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