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存款利率会上涨吗?
目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需要货币政策工具发挥更大作用。降息降准都有可能再登场。 不过,在政策工具中,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的灵活性更高且有效性更强。
首先,财政政策通过影响需求端来刺激经济增长,而货币政策则是通过供给端的作用来实现效果。在经济下行时期,首先要考虑的是运用财政政策手段。当然,如果通货膨胀严重,则应该考虑加税,增加居民和企业负担,降低支出,抑制需求,同时也可以减少腐败和经济犯罪,促进社会公平。
其次,我国的增值税是收入和支出双双流转的税费,无论出口还是进口,都面临征税的问题;营业税也是缴纳两次,一次是在企业取得利润时,一次是在提供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时候。这些重复缴纳的税款就是税收的滞征,加总起来是相当大的数额。 据统计,2014年税务部门通过金税三期系统累计发现涉税违法案件73.5万件,同比增长68%,涉及税款692亿元,同比增长73%。其中,重大涉税违法犯罪案件25起,案值合计2.6亿元,涉及税额2.2亿元。
通过调查,共查出偷逃税款及滞纳金66.9亿元,移送司法机关案件50起。可见税收流失之巨。在不加重百姓负担的情况下,重新核定现有税负水平,让税收征管更加严格有效,是可以起到降成本、增效益的作用的。 这项工作如果开展得当,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2020年银行存款利率会下降。原因有二:一是银行的负债成本率太高,降低银行的债务成本,能更好的让利于企业,所以银行存款利率会降;二是2020年的CPI涨幅过高,存款利率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所以存款利率会下降。
一般来说,存款利率是指客户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存款所取得的利息与存款本金的比率。存款利率是通过对存款增加或减少的调控来实现的。当市场资金吃紧时便会提高存款利率来吸引资金存入,反之则会降息。存款利率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存款利率的调节可以影响市场货币的供需。影响存款利率的因素主要有:存款期限的长短、存款的种类和物价水平。通常来讲,贷款利率高于存款利率,两者的差额为银行利润。但有时出现利率“倒挂”,这是国家采取调节措施所采取的。
一般来说,银行存款利率影响消费与储蓄的规模和结构,从而影响经济中投资和内需的规模和结构。存款利率的高低和变动,直接影响经济对银行存款需求(包括企业和居民存款需求)的数量及其变化,而银行存款需求的变动又会影响存款规模和结构的变动,从而影响银行的可贷款规模和结构。存款利率的高低与变动还会影响消费的数量和构成,因为存款利率是居民收入的一部分,存款利率的变化会影响他们的收入。影响存款利息所得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同时,存款利率的高低与变动还会影响投资的数量和结构,因为存款利率是企业的投资成本和收益之一,它影响投资的规模和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