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什么生肖?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集幽默风趣、形象生动和哲理与思辨于一身,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它简单易懂又形象鲜明,朗朗上口,便于传颂;它也像成语一样,有一系列的表达技巧,在运用中必须符合一定的格式,又具有很强的表达效果。 歇后语主要用在口语交流之中,一般由前三个字说出,引出后面的比喻部分。前面的字句叫做“引子”或“前比”,通常比较通俗易懂;后面的文字则是“后比”,起到修饰和强调的作用。整体看起来,它的形式有点像英语中的短语动词或者短语名词。 比如「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黄连」是「苦」的同音字);比如「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姜太公」指「老姜」);比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等等。
那么,既然歇后语有这么多好处,为什么还要研究它呢?原因有两点:一是很多歇后语含有文言词汇以及文言句式,本身属于古汉语的范畴,因此研究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古代汉语的分布情况和演变过程;二是现在的歇后语依然有大量的使用和传播,了解它们的来源有助于我们理解现在汉语的表达习惯。 前面说了那么多,可能大家对于什么是歇后语,为什么研究它还没有一个很清楚的概念。举个简单的例子就能很好地说明问题:如果你看到一个年轻人很无赖地坐在马路边,可以叫他「臭小子躺大街——不劳而获」;看到成天上夜班的辛苦工作者,可以叫他们「上夜班猪鼻子插大葱——装什么相!」
看到这里,你大概知道怎么使用歇后语了吧?只要掌握两个关键点——找到合适的引子和搭配它的后比,你就可以轻松地使用这些语言瑰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