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五行属什么?
首先,字面上解释,凹,凸之反,为低陷、凹陷之意。 《易·说卦》:“坤,地也,其文画三?一,所以包举万物,宏厚载物,厚德载福”。又曰:“坎,水也,其文理圆而流动。”按此二句的解释,可见“凹”的笔画是由三个大横画和一个短竖组成;“坎”的笔画是以两个小圆圈和一条短竖组成的。《周易》六十四卦中,有六个是“凹”形的,分别是:坤、复、临、泰、否、乾(见图1)。这六个“凹”形卦中的五个含有“坤”的意思——即大地之象——故《文言》解释这五卦时说:“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临,刚浸而长……临盛满而不骄……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泰,小往大来,吉亨……”只有乾卦例外,《文言》解释它时说:“乾,元亨利贞。”但“元”字含有“始”之意,显然也包含“坤”的意思在内。从字的本义而言,凹的五行应该是土。
其次,汉字中有许多字形与八卦有关的文字,这些字一般被称为八极符号。在这些文字中,有的直接来源于八卦,如由“坤”字演化而来的“字”,由“坎”字演化而来的“字”等;有的是后人构拟的图形,与八卦无关,但用来表达意思却与八卦有关,比如“鼎”“震”“艮”等字。其中构成上述文字的要素既不是由象形文字演变来的,也不是由表音文字演变来的,而是一个特殊的造字方式——象形兼会意。因此这类文字的五行属性往往不好确定。我个人认为,对于表达土属性的文字,五行应该归土;对于表达木属性的文字,五行归于木;其余的文字或归火,或归水,或归金。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字”字,它的五行为土,而不是八字中的日元所代表的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