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的五行什么?
关于雨,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这样的: 段玉裁注:凡水从云下者皆曰雨。今人训雨为润泽,误矣。盖上古之语,无以名此一阴一阳中虚而下者。
可见,在古代汉语里“雨”就是表示降雨的这个意思的。后来才引申出其他的意思来。所以“雨”的本义是降水,这里指液态的云。
现代语言里的释义就多了去了。比如这样的: 这样释义的雨,已经是广义的了。各种文本里出现了,就要归类到这样的“雨”里面去。 但是,这仍然不是“雨”的本义。它的本义仍然是表示降雨这种行为。只是随着语言的演化,它的引申义越来越多罢了。
而像 “春雨贵如油”、“牛毛细雨”、“滂沱大雨”、“倾盆大雨”这种比喻的说法,在古语里也是有的。不过它们表达的意象已经和“雨”本身的意象差不离了。 那么“雨”的本义是什么呢?我们来看金文的写法: 从金文到这里演变,字形的变化不大,基本上可以认作是一字。
再来看看甲骨文的写法: 对比金文,这里的“雨”其实已经像是“雪”了。那它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先看一看“雨”的字形演变: 上面两图,左边的是“雨”字在金文里面的形体变化,右边的是小篆。我们可以很容易地从“雨”字发现一些特点:上面的框结构是一样的,下面“士”或“干”字中间的一竖穿过了整个字,而且上下都出头(虽然出头部分长短不一样)。
我们再比较一下“雨”跟“雪”的古文字形。发现“雨”字跟“雪”字的字形非常相似,区别在于“雪”的上方边框要更长一点。这是因为,“雪”的本字实际上写作“雰”或者“雱”,而“雰”和“雱”都是有顶部的框结构的。到了小篆这个阶段,“雩”和“雪”字形基本一样了。(请参见下图) 所以说,“雨”的本字其实是“雪”。古人造字是很讲究的,“雨”字表示降雨的意思,而“雪”字则只表示下雪的意思。所以,古人把没有太阳的雨雪天气称之为“晦雨”(下雨又见阳光的日子称为“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