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飞什么什么成语?
飞檐走壁
[ fēi yán zǒu bì ]释义
旧小说中形容有武艺的人身体轻捷,能够跳上屋檐,越过墙头,跑得很快。
出处: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圣人道:‘此必是飞檐走壁的奸细,我这里悄悄等着。’”
例句:周大魁是惯盗,他会真刀真棒的把式,又会~。(冯德英《苦菜花》第四章)
成语典故
“飞檐走壁”这个成语,用在武侠小说中,指武林高手能够上屋檐、越墙头的轻功,有时用来指壁虎、老鼠等善于上房攀壁的动物。
成语“飞檐走壁”出自元曲作家孟汉卿的杂剧《魔合罗》。《魔合罗》(木偶儿)写一个恶棍和他老婆,设计谋害一个卖药的道士的故事。卖药道士为人善良,乐于助人,他把治百病的仙方和“不死丹”药丸,送给当地贫苦百姓,不为私利。恶棍和他老婆十分嫉妒,又千方百计想霸占道士的家产,便百般勾心斗角设毒计,将善良的卖药道士杀害了。最后,道士的冤魂上告玉帝,玉帝派雷公、电母和雨师及时惩罚了罪恶的恶棍和恶妇,为民除掉了祸害。
杂剧第二折中有一段打斗的场面,里面就有“飞檐走壁”四个字。剧中写恶棍假借道士之名,将道士骗到自己家中去。不料,恶棍老婆怀疑道士有外室,起了疑心,她一见道士果然陪同一个美貌女子(其实是道士从“不死丹”中变出来给她看的)回来,便在房中把门反闩起来,不让出去。恶棍见状,怕别人知道丑事,就在院中大声喊叫,骗人说屋里进贼了,于是叫来帮手乱吵乱闹,推门打窗。在打斗中,恶棍边打边喊:“此必是飞檐走壁的奸细,我这里悄悄的等着,我这里悄悄等着。”意思是说,这一定是身手敏捷的窃贼,我要悄悄地等着他。这一段恶棍装腔作势的白口,活画出一个奸诈狡滑的小人形象,也留下了“飞檐走壁”这个成语。
后世人称能够飞腾到高屋檐上、在高墙上奔跑跳越的人为“飞檐走壁”或“飞粱走壁”、“飞梁走壁”。
汉·郭宪《汉武洞冥记》中就有“(汉武帝宫中)殿宇飞梁,皆走壁,如游云于霄汉之上”的说法。
《水浒》中称武松也有“飞檐走壁”、“跳墙上房”的本领,第四十二回中写道:“我有几套本事,一来怕被人笑话,二来又怕坏我的名目。因此不上你那碧油红粉墙去比试。”这里指的是在屋檐上跳跃和在墙上行走比功夫,但后来用这句成语,指的就不单单是跳跃、行走的功夫了。
清代的文人沈起凤在《谐铎》第二十八卷所署的批语中说:“(杨)春萝少年好事,尝盗银几两大耗矣,若能飞檐走壁,则是胡孙、狸子,更不足道也。”这段文字的意思是说杨春萝是个年轻人,喜欢做偷盗等见不得人的事。偷了几两银子,还算个小偷,如果能像猴子、老鼠那样上房揭瓦,就更丢人了,这完全抹杀了这个成语原来的意思。“飞檐走壁”应是习武者武功达到一定火候后所具备的优良体能,而非偷鸡摸狗之类卑鄙之徒所能为,否则他们也只能“飞”些低矮的房檐或者“走”一走不高又薄的土墙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