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成本投资?
成本投资就是投入一定资金进行风险性投资,以实现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在财务上表现为在一定时期(如一年)的利息支出或者资金成本。由于风险存在,成本投资可能会得不到回报,甚至全部损失掉;但成本投资也有可能获得收益,收益的大小取决于投资项目的风险状况以及所采用的方法。 企业融资时要考虑两个问题:
一是是否确实需要这笔钱,即该不该借钱;
二是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不借了,那么该借多少钱。 在具体作出决策前,还需要对一些概念进行界定,否则会因概念不清而导致错误判断。这些需要界定的概念主要有:借款总额、最佳借款人数量及结构、借款需求与供给关系等。
1.借款总额如何确定 如果一家公司拟通过借款方式增加流动现金20万元,则其需确定的借款总额为: 其中,预计税前利润包括销售税金及附加,因为纳税是企业应尽义务,是企业经营行为的必然结果;净利润不包括优先股股利,因为当企业亏损时,优先股东的利益不受损。 以上计算只是理论上的最优数值,实际中很难如此精确,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取最高限额,即假设所有资金都来自银行贷款,并且还款时不考虑税费,这样计算的借款最大金额就等于资产负债率——这一指标反映企业负债的程度,也反映企业对债权人资产的安全程度。
2.最佳借款者是谁 根据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我们可以将债务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长期债务,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另一类是短期债务,主要包括银行汇票、商业承兑汇票和应付票据。上述两类债务的计息周期是不同的,前者一般按年计息,后者多按季或月度计息。企业要在特定时期内偿还不同性质的债务,就需要分别动用不同性质的资金,即不同性质的债务要由不同性质的资产来清偿,从而保持债务的平衡,这才是最佳的理财原则。
3.借款需求和供给有哪些 在现实世界中,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因此就会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这就会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很多难题,需要管理者具备更加积极的姿态和灵活的应对措施。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更需要注意市场供求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因为它们的抗风险能力较差,一旦资金供求出现缺口,就很容易陷入困境。所以,企业应该努力减少资金的需求,同时积极拓宽渠道,增强资金的供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