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别称是什么城?
说一个少有人知的,清末民初时,广州有一个俗称叫“广海城”的。 《点石斋画报》1902年3月4日“广海城之灯船”(来自网上一张模糊的大图) 《点石斋画报》1915年6月5日“广海城之炮台” 当时外国使节来华,多是乘船沿运河北上,在拱北可遥望看到广州城北的五仙观(传说中的五仙姐下凡之地,也是广州的别称之一)与光孝寺(又名二圣宫,南朝梁武帝萧衍为纪念其母亲梁太后修建的寺院);而从西面入城的外国使者,多由珠江的沙面码头上下岸,可见当时的河港繁盛,故此有“广海城”之称。
再讲一个“小广州”的别名——“穗城”,这个比较常见,多用于地名。 《点石斋画报》中的“穗城” 至于“羊城”“穗鹿”之类,都是来源于“杨二郎赶羊”的传说——相传周夷王时,南方有一君王名叫杨二郎,由于生性残暴,被人射死,其妻子携子回娘家,途中被一群野羊所救,故而得以定居下来,并将羊放牧的地方命名为“羊角镇”(即今天的阳江市),而定居地则称为“旸城”(今广州)。这故事跟“嫦娥奔月”、“牛郎织女”一样,属于民间神话传说系列,不过“羊城”之名确实出现在古籍中。如唐代诗人杜牧诗云:“东风放棹绕越秀,杨柳青青拂剑花。”(《春日偶作》)这里提到的“越秀”就是广州的别称。而宋代罗大经的《鹤林玉露》卷十三记载:“广州旧城东头有个山,叫做越王山……山下有一城,叫做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