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怎么成国球的?

代彤静代彤静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原因不复杂,根本原因就是乒乓球在中国拥有数量庞大的业余爱好者,而其他球类运动相比之下则相形见绌。 以羽毛球为例,虽然也有大量的运动员、业余爱好者,但是相比于乒乓球而言还是较少。这主要是因为羽毛球场地要求高,一场比赛几个队员轮流来,一个来回一个小时就没了,再加上热身等时间,一场比赛下来往往需要三四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对于时间成本相对昂贵的球场来说实在难以令人接受。 另一个原因是羽毛球技术动作多,对体能的要求也较高。虽然看起来羽毛球运动量比较大,实际上因为规则所限(双打发球必须过网,接球不能击球过顶),其运动强度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但是技术动作多,加上体能消耗,使得非专业选手很难长期坚持。 最后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乒乓球容易入门。你哪怕完全没有基础,只要经过简单的训练就可以上手打乒乓球了。这点比起其他运动来真是天差地别!

以篮球为例,你没有任何基础想入门打篮球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除非你去参加那种兴趣班,但那个能学到多少真本事就很难讲了。 而乒乓球不一样,只要你不是先天残疾,只要你会走路就会打乒乓球。这一点在普及程度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很多小孩从小白开始,通过长期的练习就能达到很高的水平。 这点和中国的教育体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中国,几乎所有学校都配有乒乓球桌,所有班级都会有乒乓球台。学生只要有空就可以打两把乒乓球。这样长期下去不仅丰富了课余生活,而且培养了兴趣。更重要的是,在这些人群中产生了优秀的种子选手,他们中的很多人最后成为了专业的运动员。

左宗徐左宗徐优质答主

上世纪50年代,国乒在世乒赛首次实现包揽全部5个冠军,开启了第一个统治时期,但在此之后直至60年代初的近10年时间里,国乒进入低谷时代,男队和日韩等队难分伯仲,女队更是与日本无法抗衡,国乒逐渐沦为二流队伍。

1961年北京世乒赛在即,当时的总教练王传耀提出“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口号,周恩来总理认为“比赛第一”不能没有,提出了“球王之争,必须争胜”的指示,国乒上下重新将争胜提上日程,通过冬训苦练,国乒在世乒赛一举拿下4冠1亚,这是国乒的首次复兴。

然而由于时代变化,国乒在60年代和70年代前半期未能完全恢复实力,整体战绩不如50年代,日韩等队仍然是乒坛大国,甚至部分中国人认为日本才是乒坛霸主。好在国乒始终没有放弃,1971年第31届世乒赛,国乒获得2冠2亚2季,主力实力再次归来,随着乒乓外交的开启,中美邦交正常化,加上中国重返奥林匹克大家庭,中国体育开始迅速发展,国乒也在这样的环境下走上巅峰。

7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前期的20年间,国乒迎来了第一个巅峰时代,这20年间国乒拿到了18个世乒赛冠军,男女队都全面走向统治力,涌现出众多优秀主力,并且在奥运会等其他大赛也屡屡夺魁,国乒也正式进入国人主流心目中,成为了中国体育的代表,开始有“国球”称号。

1995年第43届世乒赛,国乒男队全面击败瑞典,重新登上男团冠军宝座,随着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女双和女单夺魁,标志着国乒进入第二复兴时代。此后的1999年世乒赛,王楠更是完成了个人的单届大满贯,创造了国乒乃至乒坛的历史。进入21世纪,国乒进入第二个巅峰时代,女队保持坚如磐石的统治力,王楠、张怡宁、郭跃、郭焱、丁宁、刘诗雯、陈梦、孙颖莎、王曼昱等人先后挑大梁,成为“梦之队”。

男队方面随着2004年雅典奥运“狼来了”,经历了短暂的低谷期,好在刘国梁、孔令辉等主帅力挽狂澜,带领王皓、马琳、王励勤、张继科、马龙、许昕以及樊振东为首的主力,连续在国内外赛场大包大揽,2008年北京奥运会起,男队也正式进入全金时代,开始与女队比肩齐名。

总的来看,国乒是在5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的40年中,逐渐在国人心目中根深蒂固,随着90年代中期以来全面统治世界乒坛,成为世界体育史上罕见的双性“梦之队”,至此“国球”的称号才完全坐实。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