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怎么样天气?
2013年9月18日,下午4点50分,我乘坐的航班抵达长春机场,当时天气晴朗,温度大概是十八九度吧。下飞机后,在航站楼前坐上了回市的城际大巴,车上很温暖,有空调,感觉挺舒适。 十九日上午来到市里,天气很好,温度大概二十度左右,不冷也不热。晚上的时候,下了小雨,气温下降了一些,感觉有些凉,就披上了外套。 二十日,也就是地震这一天,早上起来天气晴好,温度大约十一二度。上午十点左右开始下雨,越来越猛,天色渐暗,气温骤降。中午十二点半左右我离开办公室去食堂吃午饭,此时雨非常大,路面已经有一层积水了。下午一点十分返回办公室,路上看见一个打伞的中年女子滑倒在雨中,我赶忙上前将她搀扶起来。她向我道谢时我才知道原来她和我的方向是一样的,而且我们单位的班车正好经过这里。
二十一日下午三点半我乘火车离长,途中经过吉林市,下车参观。此时是下午四点多,太阳还很大,但是温度已经很低了。我在火车站附近游逛时,看到很多卖冰糖葫芦的小摊,就买了两颗,糖稀很多,很甜。晚上七点五十分回到沈阳。 这就是我在吉林省长春市和吉林市这两座城市的见闻与感受。
吉林市是吉林省地级市之一,地处中国东北地区南部,吉林省中部,素有“北国江城”之称。吉林市跨吉林、长春两市交会处,北起朱碌科镇北河边界,南至大口钦镇石龙村,南北长144公里,西起松花江上丰满大坝,东至密营岗,东西宽94公里。
吉林市属中纬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降水集中、气候冷湿、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主要气候特征:春季干旱多大风初夏易涝,盛夏较热雨日集中,秋季降温快冷空气活动频繁,冬季寒冷漫长降雪稀少。
光能资源:吉林市地处中纬度高海拔区,年总辐射量在110~120千卡/平方厘米之间。年日照时数为2200~2700小时,春季和夏季分别为700小时和800小时,日照率在40%~50%。由于地形、气候及日照距离的不同,致使各区的光照强度有较大差异。
热能资源:年平均气温在3.9~4.8℃之间。无霜期120~150天。≥10℃的有效积温在2000~2300℃之间。春季多低温雨,平均温度在10℃以下,低于冰点的现象有12.4天;夏季气温较高,月平均气温达22℃以上,最高温度为35℃,平均降雨量占全年30%左右;秋季气温骤降,降温速度为2℃/天;冬季漫长寒冷,结冻日一般在10月中旬前后,1月平均气温-15℃,极端最低气温为-39℃。
水资源:降水量属湿润区。年降水量一般为500~650毫米,水位年变幅2.52米,总贮量20.84亿立方米。东部山区雨水充沛,年水量在600毫米左右,中、西部平原偏少,为500毫米。降水集中于7~8月,降水量占年总量的60%左右,最大日降水量为139.7毫米,春季干旱少雨,平均降水量在60毫米。土壤最大冻结深度为145厘米,最大冻胀率为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