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发债失败原因?
这个题目很大,我试着回答一下。 企业融资无非两种方式,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所谓直接融资,是不需要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企业直接发行证券进行融资,优点在于效率高;而间接融资是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好处是成本低。 国内目前的企业,大部分还是在间接融资,因为能够直接融资的毕竟还是少数,需要具备很多条件才能达成。
根据我的观察,导致企业债融资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下列几点:
1、政策因素。每个省份都有融资平台公司,这些企业的融资主要依靠当地政府提供担保,通过金融机构贷款进行建设。但是近两年政策风向在转变,融资平台的债转股已经是必然方向,对于地方政府的约束力在增强;同时,对于房地产行业的融资管控也在加强,部分城市甚至出现了停止房贷的情况(北京),这也变相影响了房地产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
2、行业因素。目前能够发行债券的企业主要是建筑房地产、交通、水利、能源和工业等几大类。其中建筑业又占了大头,近年来国家对于基建投资的力度在不断加大,因此建筑业的债券发行也相对容易。但如果不是处于政府优先支持的领域,其他行业的债券发行难度就比较大,成本也会更高。
3、企业自身因素。这是导致企业债融资难易程度的直接因素。首先,企业本身的信用等级会直接影响其发债的成功率及价格,其次,企业经营情况也会对融资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企业经营不善,即使符合相关标准,债券发行也可能遭到否决。最后,企业对债券市场的理解深度也会影响它融资的成本和效率。
一、资产负债率超过70%等不符合企业债券发行的硬性条件
企业债券由于市场定位问题,在发行规则上还保留一定的行政审批色彩,有较多定量指标门槛限制。如工业企业法人所有者权益与企业(集团)总资产之比不得低于30%,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发行人最近3年可分配利润(合并报表口径)足以支付企业债券一年的利息等。
而中小企业一般由于规模较小,其业务发展多以负债推动,财务上存在资产规模小、利润水平低、资产负债率较同等规模其他类型企业较高等特点。2007年、2008年和2009年我国境内上市公司中资产负债率小于70%的公司占全部上市公司的92.72%、92.50%和91.57,由此可见,有相当大部分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财务指标不符合要求等硬约束条件而被拒绝发行企业债券。
二、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信心,难以获得有效的担保
从我国《担保法》规定的五种担保方式,能作为企业债券担保人的只有企业法人,而且对企业法人的净资产和资信状况还有最低限制性要求,实践中可供选择的担保人并不多,再加上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信心和有效的了解、监督机制,无法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的担保。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尚未出现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发行企业债券提供担保的案例。而其他企业由于自身资金状况限制,更无动力为规模相对较小、且其自身资信状况也存在较大疑问的公司提供担保,中小企业自身作为担保人,也较难为投资者提供实质性的履约保障。可见,担保问题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行企业债券融资的主要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