镞字五行属什么?

龚有婷龚有婷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康熙字典》中解释为,“凡金字之属皆从金”; 《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射饰也。一曰镝,箭末铁镞也……从金,音嫡”; 而《汉语大词典》中则较为具体地指出,其繁体写法“鏃”的部首应为“釒”而非“釒部”,释义为“鏇或鏃的箭”并指出“鏃”字简化为“镞”。 从以上各种资料来看,应该认为“鏃”字的字根应为“釒”无疑了。 但问题是,这个“鏃”字在现代汉字中并不存在!它被“镞”字所代替(注1)。而现代汉字系统中的“钅”部又与古文字中的“釒”部并无联系。这就造成了古今字形差异极大、读音完全相同却难以通假的现象。而这种现象在汉字历史上是非常典型的。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必须了解“鏃”字的历史演变。 如上图中所示,“鏃”字在东汉许慎的《说文》中就已经出现,当时字体尚小且笔画较之今字繁杂得多。但汉代的“鏃”字写作“鏑”,且与“鏑”通用(见《汉书·李陵传》“射鴈者殪”颜师古注引晋灼语“《集韵》镝亦作鏃”)。

“鏃”字最早的异体字“鐓”,见于北魏时期的佛经译本,如《妙法莲华经·序品》中有“吹唇发声,鐓然云响”,其中的“鐓”字即由“鏃”字所音变而来。至于原因,恐怕也是因为古人发现“鑣”“钢”等字形相近而又意义相关的缘故吧。

到了宋代,“鏃”字逐渐统一为现在的样子,且多用于兵器。不过,此时“鏃”字尚未彻底取代“鐓”字。明清之际,“鐓”字才最后消失,而“鏃”字则一直使用至今。 通过以上的简要字源考证,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鏃”字的字根“鏃”在古代是“鏑”“鐓”等字的声符兼表意符。这些字在古代既是“鏃”的形旁,同时也是“鏑”“鐓”等的声旁。

而“鏃”字现今的繁简字形差别极大,读音完全相同却又无法通假的现象就是由此而来的。 “鏃”字的本义现在已无从查实。

邓颖琳邓颖琳优质答主

镞zú

笔画:7 部首:⻗

五 笔:VJMK

基本字义

◆ 错

◆ 用作姓。

汉字笔画:

本义为矢的末端,从玉表示错色,从⻗表示矢末的形状。

形声。从⻗,表示与箭、矛头等金属兵器有关,从玉,表示字的意义与玉有一定牵连。“玉”也兼表声。本义:箭头

姓氏起源

1、出自姬姓,以封邑名为氏。西周时期,周文王第十六子姬黷采周邑(在今河北徐水县东),他的孙子荣,食采于镞,其子孙以邑为氏。史载:“西周姬姓镞侯,封于今河南淇县附近,其地本商代镞地。”

2、出于赐姓,世代为兵,以镞为氏。源于周代的官名。

3、出于赐姓,以封邑为氏。源自“错邑”。错和镞古音相同,古代常常通用,以错邑为封者,有汉代御史大夫错侯,以封地错邑为氏。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