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生肖中乌龟代表什么?
在中国文化中,龟是吉祥之物、神物。有“龟鹤延年”、“寿比南山”等祝寿词;有“龟蛇共舞”、“鲤鱼跳龙门”等年画;也有“龟”字的春联和灯谜。 古代神话里,龟是神。《山海经·大荒西经》载,“沃之野,凤鸟之卵是处”,这个卵是凤凰蛋还是海龟蛋已无考究,但海龟能活很长年龄却是事实。《礼记·射义》云:“老者尊居中央,太公亚席,如龟焉,所以教诸侯。”把海龟与尊贵的老人相提并论,可见其地位之高。 汉代,民间流行祭祀海龟。东汉应劭著《风俗通》中云:“伏日,取龟投水,自后不出。谚曰‘龟隐’,言其灵验。”又“夏时伏起,命宰卜昼,祀于南郊,请龟占问。”汉代人相信,在伏日这天,如果能把一只海龟扔进水里让它游动,那么从这一天开始,人就不再中暑了。当然,如果在这天不小心中暑了,那一定是海龟犯下的错误!因此要在南郊祭祀它,请求它的原谅。汉代人真会玩啊……
魏晋南北朝时期,上至皇帝王侯,下至文人墨客,都有在夏天“赤膊上身”的习惯。这种风气传到日本后,直到现在还在过夏日的时候盛行。而在我们的文化中,却一直是含蓄的,不能“裸奔”的。于是,我们就把海龟作为夏日的象征,刻在我们的玉器上、瓷器上,用刺绣的方式把它绣到服饰上去。
唐代韩斡的《高逸图》中,就绘有三位文人在盛夏光景穿着短打,坐在湖边消暑的形象,旁边的扇子上就有“夏”字。宋人林洪写的《山居新语·食蟹》中还记载了一种神奇的烹饪方法——“烧蟹法”“先用盐酒浸湿,蒸极熟,剥壳,拌肉同剁为泥,下锅炒作羹,加点酱油、香油,甚佳。”这吃法看起来好像很神奇,其实就是把蟹蒸熟捣烂加调料拌成馅,做成人形状下锅油炸,非常类似现在的螃蟹羹或者叫炒年糕的做法。看来古时候是没有把螃蟹当作美味佳肴的先例的哦,只有到了宋朝之后,才成为宴席上的珍品。
元明以后,在江南地区开始出现冰鉴,这是一种内有铜丝架、外有木制外壳的装置,可以用来冰酒、冰镇瓜果。到了清代,北京出现了规模较大的窖冰厂,卖“凉水”(相当于后来的冰激凌)、“凉水糕”,还有“酸梅汤”、“杏仁茶”等等,真是清凉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