皘五行属什么?
《说文》无白字,作靑,从青省声。段注曰“靑谓青色”。 颜师古云:“本作靑,後改爲白,不知所以然也”。 “顔者,古靑字”(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青部》)。
由上可知,白为后起字,是靑的异体字,而顏則是古文字中的靑字。但靑、白两者都是靑色一类的意思。如《左传·桓公二年》有言:“取於青而要诸蓝”;《吕氏春秋•季春》有云:“乃命太尉,以稷及稷介弟小子明辟,立于郊”,高诱注之曰:“白,靑之别气在巳亥爲白气”。 在现代汉语中,白與靑已經分化為表示不同色彩意义的形容词了。其根源当可追溯至上古时期的分化趋势。王念孙《读书杂志·汉书第四》中有语云:“凡靑白之靑皆以白为本音……今靑白之义已各有所屬矣。白爲白色,靑爲青色。”据此可以推断,上古時期的靑、白二字,當均可以表白色意義。
再説顔字的起源,顔字在战国时代就已經出现了[1],从页从爰。郭沫若认为此乃形声兼会意字,指人面部的颜色[2]。顔的本义应是指人的面部皮肤的颜色而不是面部本身的样子。例如《诗经·邶风·谷风》云“穀风萋萋,芃芃其威兮”,鄭玄笺曰:“草始生,非其色苍苍然也”,朱熹集傳曰:“威,顔色皃”。又《诗经·小雅·斯干》云:“乃生男子,载寢之床,载衣之裳,載弄之璋”,郑玄箋曰:“牀,猶席。璋,圭也。男兒未冠而弄玉器,則顔脃好也”。孔穎達疏曰:“顔脃好者,顔則顔脃,脃則好色。男兒未成童则面目顔脃好”。可知顔在此处之顔乃是顔脃之意。顔脃即皮肤顔色之美,也就是今天所说的白皙的意思。
顏字和白的本义都应当是白色的意义而非颜色的概念。 至于题主所指五行之说,我认为不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