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指什么生肖?
我认为是虎,为什么不是蛇呢?因为“狐假虎威”里的“虎”不是真老虎而是“假虎”;为什么也不是兔、羊、猪等等家养动物呢?因为《说文解字》中说“虎,山兽之君”,这里的“虎”就是真正的老虎了,而且我们也习惯用“虎”代表老虎。而“龙”“凤”等也是象征吉祥的,所以我认为是寅时(23-1点)出生的属相是虎。 那么再来看“鼠目寸光”中的“鼠”到底是什么呢?我同意“田鼠”的说法,原因同上。
而“牛鬼蛇神”中“蛇”又是另一种动物了——神话传说中的蛇。在《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记述了一种叫烛龙的人首蛇身的怪物,它白天躲在山上,夜晚出去活动,它的眼睛像熊熊燃烧的火把。而在《海经·海外西经》中,记载了一座让人迷途的大山,山中有种像蛇的动物,它吐出信子就可以使人迷失方向。
这种能使人迷失方向的神秘怪物,我认为就是由烛龙演化来的,所以有“两眼若炬”的“烛龙”或“烛冥”(见《淮南子·卷十五·地形训》)。同样,《楚辞·离骚》中的扶桑(太阳)与羲和(月亮),其实也应该看作是传说中的神异动物。 而传说中人类时代最早的君主也叫轩辕,《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述了司马贞的补注说道:“黄帝轩辕氏,姬姓也……母曰附宝。”又引王符《潜夫论》云:“轩辕之时,神农氏废(灭),共工氏兴,水行其道。”而《山海经·海经·大荒东经》载:“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又名玄嚣,是黄帝的儿子,而他的母亲则是帝喾的高祖母。可见少昊所住的“少昊之国”就是现在山东的莒县一带。
十二生肖,又叫属相,“属相”一词是源于汉代干支纪年和纪月法的“十二支”和“十天干”相配置,即“十二生肖”。十二生肖是一种用十二种动物记人的出生年的民俗。根据《渊鉴类函·岁时部》说,是古代的兽神。《析津志》说:“十二辰皆兽也,故日十二兽。”古代人们把正月建子作为新年的起点,子时作为一天的开始。
正月建子,子年配鼠。夜间太阳落山后老鼠最先出来活动,而且活动频繁。鼠繁殖能力极强又十分机灵,人们把它排在十二兽之首,希望在鼠年的开始能够多子多福,生活富足。正月为子月,子月属水,鼠也喜水。有水便有财,民间就有“老鼠搬家仓满仓”、“老鼠娶新娘”等寓意。
正月建寅,寅年配牛。牛是农家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劳力,没有黄牛耕耘大地,便没有丰收的庄稼。民谚“牛是农家宝,耕地不能少”。“会耕牛、不会耕田,会耕牛也有一半收成”。人们把辛勤耕耘在大地上的黄牛作为生肖,就是希望牛年的到来,有一个勤劳的一年。
正月建卯,卯属木,而兔又是有生命力的“望月之神”,人们把有生命的木,排在第三位,希望“卯木”旺盛,有生命的木繁盛无边。
正月建辰,辰为龙,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象征天,象征着风调雨顺、吉祥如意。龙把上天的云雨播撒到地上,使天下风调雨顺,地肥水美,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们把“龙”作为生肖,就是希望在龙年里能万事太平,国泰民安。
正月建已,巳数为5,古人把5看作金数,巳配蛇。“蛇”属土中之精,古人把蛇视为吉祥物。又“已”同“以”。“以”为工具,也是“地支”和“天干”相配合的媒介。人们把蛇作为生肖,就是希望在蛇年“以”其蛇灵,把精力、财力“以”于有用的事,去从事正当的劳动。
正月建午,午为马。“马”是古代重要的代步工具和主要劳力。人们把马拉车称为五辇。“辇”有高贵之意,是帝王乘坐的车子称“鸾辇”。古时帝王有乘“龙驹”和“龙马”,这可是天大的贵气。人们把“马”作为生肖,就是希望在马年发贵发官。
正月建未,猴乃山中之王。未为“羊”字,山里人把猴子当做山羊。人们把“猴”作为生肖,就是希望在猴年能吉星高照,平步青云。
正月建申,申配猴。猴能模仿人的动作,也能像人一样使用工具。人们把能说能做的猴作为生肖,就是希望在猴年能伶牙俐齿,巧言妙语,能说会道,左右逢源。
正月建酉,酉配鸡,鸡是“五德之禽”:“头戴冠”明也;“足搏距”武也;“敌前敢斗”勇也;“有食物呼唤同伴”仁也;“守夜按时司叫”信也。人们把鸡作为生肖,就是希望在鸡年五德俱全,万事如意。
正月建戌,戌属狗。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俗话说“狗急了跳墙”。人们把勇猛的狗作为生肖,就是希望在狗年能勇敢坚强,冲破困难。
正月建亥,亥乃“猪”字,猪是人类喜欢的肥美食品。猪又憨厚老实,人们把猪作为生肖,就是希望在猪年能生活富裕,发财。猪年生的孩子能像猪那样性情平和,与人无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