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在五行中属于什么?
“曼”在现代汉字中,繁简同为“曼”字;在古文字中,则是一个象形字。这个字形很像一个人头上有发髻的形状,所以,本义就是指人的头发。《说文》:“曼,鬓毛也。” 古人把头发分为“总”“髦”“辫”“鬟”等,“曼”就是女子额头前面和两鬓的头发(参见《说文》"總",);而“鬟”是环状的发型,古代的贵族女子有把整个额头和两鬓的头发编结起来成环形发的样式。
既然指女性的头发,那么这个字肯定与女有关。《说文·女部》:“曼,曼字,妇人发皃。从女,从延。”也就是说,“曼”字就是一个女人伸开双臂、弯腰的象形。“曼”又引申出“柔”“美”的意思来。
由女子的秀美的头发,还引申出“轻柔”“舒缓”“漫长”等意思来(参见“慢”)。 那么,从女、从延的“曼”字,五行到底属什么呢?我们得看一下金木水火土五行的来历才能知道。
五行最早见于《尚书·甘誓》:“予击石挝鸣鼓,诸侯从王伐罪。今予惟恭行天之罚。东征西讨,奄有四方,披山陵,平川陆,毋不克。”“火水未济,蕴于未济,大蓄惟同。”“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这里的五行不是物质元素而是比喻概念。
《礼记·月令》则具体讲述了五行相生的顺序:“孟春之月,其帝太皞,其神句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太蔟。其数八,其气春风,其味酸,其色青。……季春之月,其帝颛顼,其神祝融,其虫蜂,其音商,律中中吕。其数七,其气夏暑,其味苦,其色赤。……”这里虽然提到了“木”“火”“土”“金”“水”,但是并未明确五行属性的含义。
《淮南子·天文训》提出:“东方木也,其星太皞,其日甲乙,盛德在木,其数八。南方火也,其星炎帝,其日丙丁,盛德在火,其数七。中央土也,其星后土,其日戊己,盛德在中,其数六。西方金也,其星少皞,其日庚辛,盛德在金。北方水也,其星颛顼,其日壬癸,盛德在水。”这个说法明确了“五行”的性质和数量。
从上述两条材料来看,“五行”最初是没有确定属性的。它只是个表示顺序的词。直到汉代,人们才逐渐赋予五行以明确的属性。《史记·历书》:“唐尧乃命羲和,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敬道日出,便耕作。立西岳,乃祠西王母,祈来年五谷丰登,兆民康宁。”司母戊鼎(即司母戊大方鼎)铭文显示,商代已有金、木、水、火、土五行观念。
可见,至迟在殷商时代,五行就已经被赋予了具体的属性了。 从汉代至今,中医始终认为,五行属性可以对应五脏(五脏:心、肝、脾、肺、肾)、五味(五味:辛、甜、苦、酸、咸)、五色(五色:青、赤、黄、白、黑)、五情(五志:怒、喜、思、忧、恐)等等。这些归属关系一直延续到今天。
由此可知,“曼”字的五行应当属水。 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周礼注疏[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