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人体的五行?
这个要从中医的基础理论开始讲起,中医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阴阳五行基础上的。 “阴阳”很容易理解,世上万事万物都存在着阳和阴两方面;“五行”就有些复杂了,他是上古先民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而总结出来用来概括宇宙间一切事物性质的五类,分别是木、火、土、金、水,用符号表示就是▼ 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如下: 上图中,生我我生的五行叫做“母行”,克我我克的五行叫做“贼行”,我是谁生的,我就是谁的“子行”。 接下来重点来了,人体的五脏(心、肝、脾、肺、肾)经络、四肢百骸其实都可以看成是由五行所组成的,而且彼此的关系也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生互助的。 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说明这个问题:
例如,心脏和小肠都是“火”型的器官,两者相互配合完成消化和水液的代谢功能;肾脏和膀胱都是“水”型的器官,两者共同作用来完成人体津液(包括尿液)的代谢。
再举一个反例说明,肝脏和胆囊虽然都具有“木”的特性,但是二者关系并不密切,这是因为肝脏的主疏泄和胆道不通导致的,其中胆道不通造成的淤塞就是肝炎、胆囊炎。 所以学中医最最重要的在于要学会辩证论治,也就是在明确病因的情况下,再结合患者的体质来加以治疗。因为病因不同,体质有异,同一个病症,有的人需要用温药,有的人就必须得用寒药才有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