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五行是木吗?
首先,我们得先理清一个思路,中医理论体系中所说的“五运六气”和“五脏五脏相生相克”与周易、黄帝内经、伤寒论以及金匾要略等古籍中所提到的“五行”“阴阳"并不是同一个概念。 中医中的“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对应人体的五脏心肝脾胃肾。“五运”则是天干甲己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
而“六气”为风、寒、暑、湿、燥、火。古人用这六个节气来表示一年之中气温变化,并用五行相生相克规律推演每年的气候特点及发病情况。 这种五行和六气的关系是用现代科学是无法解释的,也从未被证明其存在客观性及其规律性。但是中医用这二者来解释病症发生的原因,指导用药和方剂。所以历代中医名家都有关于五行的论述。
汉代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说到:“太阴之为病,脉不浮,不躁动,不大汗,其象尔。”“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少阴之为病,脉微细沉,咽痛,一身尽重,骨节疼痛。” 金代名医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指出:“五运六气,阴阳升降,出入表里,无一病而不具,亦无不由此而生焉……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上下,病之气也’。” 他在这里用五行生克解释了发病原因:“如立春之时,风气渐盛,至立夏前后,阳气渐长,风居高位……” 清代医学家徐灵胎也说:“病之初起,必先自外感而来,此因时令之偏有余不足,致经络为之阻塞,气血为之痞塞而发热。”
中医用五行来解释病因、病理,并以此作为治疗依据是有其理论基础的。比如五行配五色(青红黄白黑),配四时(春夏秋冬),配五方(东南西北中)等等。这些在中医临床上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但是用五行来推测个人疾病的发生发展进程恐怕就很难具有普适性了。 用五行给病人分个类,分出阳阴,分成虚实,找出病位,确定疾病的性质还可以,但要精确到个人的时间、程度、轻重缓急恐怕就很困难了。如果真能简单用这个五行理论给每个人看病,那中医就不是“慢郎中了”,而是“神术”了。 但中医用阴阳五行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用来认识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指导用药,这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 每个中医人都要学习和理解这些理论,但如何使用这些理论来指导自己和病人的生活,保护生命,增进健康,那还要靠每个人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