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为土与五行缺土一样吗?
五行说,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的,自然界万物也是由这五种元素组成的。这五种元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宇宙的万事万物。 五行学说最早出现在汉代的古书《尚书·洪范》之中:“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这实际上是最早的五行解释。在汉代的哲学书籍如王充的《论衡》中,也对五行作了具体的释义:“五行,谓金、木、水、火、土也……相生者,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者,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也。”
可见五行并不是指某一个具体的事物,而是指五种性质各异的元素或事物。这些元素或者事物的特点分别为:
1.水的特点是“流动无情”;
2.火的特点是“热烈猛燥”;
3.木的特点是“生长向阳”;
4.金的特性是“清肃干燥”;
5.土的特性是“厚重宽广”。 金、木、水、火、土之间的辩证关系是: “木生火”,表现为气温上升,树木萌发; “火生土”,表现为气候炎热,土壤湿润而肥沃; “土生金”,表现为万物茂盛,硕果累累; “金生水”,表示秋季来临,水温下降; “水克火”,为冬季到来,草木凋零,大地冰冻; “火克金”,为夏季来临,金石熔化。 而“土生金”“金生水”之间的关系还体现了金、水和土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金主敛,水主润下,土生金则金收取;肾藏精,膀胱贮尿,小肠吸收,在病理上互相影响,在人体形态上也有联系。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五脏被看作是整个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形的实体性存在。中医所说的“补土”实则是补益脾脏(胃)之气,以调节人体功能活动。而“泻土”则是指消导健脾的意思,和西医所说的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有一定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