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属于什么五行?
“己”这个字,在阴阳五行里,属于土。 同时己也是十天干之一。 而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互配合,可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即六十甲子。每一个干支都对应着阴阳五行中的一个元素。其中甲(阳木)、乙(阴木)、丙(阳火)、丁(阴火)、戊(阳土)、己(阴土)、庚(阳金)、辛(阴金)、壬(阳水)、癸(阴水)这十二地支中,有五个天干属阳,五个天干属阴;而戊己同属土。因此有人把戊己合称“土”或者“戊己”。 但这里要说明一点:在古代阴阳五行学说当中,十天干的“五阳”和“五阴”是按顺序排列的。也就是说,甲是阳干之首,乙是阴干之首……以此类推。但是到了现代科学阶段之后,人们发现甲是阳木,乙是阴木等等这种排列方式并不符合自然规律。于是后来人们就改变了古人所说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顺序,变成了现在的“甲丙戊庚壬癸乙己丁”。
其实不管是古代的“五阳”“五阴”还是现在的“二阳”“二阴”,都不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划分的。所谓“阳盛于阴”也不是指某件事情上阳多于阴或者阴多于阳的意思。而是说在同一天里的同一时刻,或者说在同一时间段之内,当令的月建所对应的五行之性大于或不小于其它四行之性的总和。比如正月为寅月,节气立春至惊蛰,五行属木。立春是农历一月节气的开始的第一个“甲”日。此时阳气始发,月建与时支相冲,且年月天干相合化出乙木,所以农历正月的五行属性就是木。
至于为什么这样规定,那完全是中国人基于“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理念所做的刻意为之的结果。在这里所谓的“天”其实就是二十四节气,而不是头顶上的那个“天”。因为中国的传统医学和堪舆术数都是以二十四节气为基础建立的学科体系。所以二十四节气就被看做是天地之间的一个分水岭或界限。超过此界线,某些行为则会产生负面效应甚至灾祸。而在界线以内,尽管有些行动会带来麻烦,但总的来说利大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