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画如何分五行?
这个题目有点大,我尝试着解答一下。 首先区分两个概念,“笔画”和“笔法”。 “笔”在古代是指蘸墨后毛笔在纸面上的运动。所以“笔”有运动的含义在里面。 而“画”则指线条。 所以“笔画”这个词组本义指书写时笔尖在纸上移动的轨迹。 这些轨迹最后形成了汉字,而每一个汉字都是由一笔笔画成的。因此每一笔都有其相应的画法。古人总结每一笔的画法,也就是字的写法,称之为“笔法”。
现在我们再回头来看看“五行”,它是古代阴阳家认为宇宙结构、万物属性及其关系所具有的五层类型。它们分别是:“金”“木”“水”“火”“土”。 我们再来看看汉字中的五行为什么是这五个字。 “金”——它是由刀、叉等符号组成的。古人发明了文字之后认为它们是金的变形,因为金属利器锋利无比所以用“金”来命名它们的形状。这就是最早的形旁定意法。 “木”——它的偏旁是木字。古书中记载它是“象草木之形”;或是“以日月之形”。可见它是像树木或者草木的模样,或者是日月的形状。这就是最早的象形定意法。也是现在字形造字的根本法则之一。
“水”——它是由一个象形字和一个表示水流的字组成的。从象形字的字形可以推测它与流水有关;而下部的“水”字则明确地表达了它的意思。古人把像水流动的样子而又不能食用的东西都命名为水。(注:现代汉字中“水”的部首就是“氵”)这样的造字方法还有“形声”、“会意”等等。后世的人根据已有的字形加上词语的意思相互组合从而发明了很多新的字。而这些字基本上都可以找到其合理的构造方式,或是遵循相同的造字原则。这就是我们现在的汉字。
“火”——它是由“火”和“高”两个字组合而成的。古人看到火烧的熊熊火焰和高耸云的太阳都具有火的特征,于是就用这两个字组合起来表示大火的意思。后来在这个基础上加了一个“日”成了“炎”字,表示炎热。 用“火”或“日”单独表示“热”的意思。 同时为了表示不同的热度,又用“火”加其它偏旁组成新字表示“微热”、“灼热”、“炙热”等等。 (注:“焰”和“炎”是不同的字,但是读音相同,现代汉语字典一般将其归在一起。)
“土”——这个字比较特殊,它只有一个偏旁——“土”。而这个“土”字表示的就是土地,泥土的意思。(注意与“土”的意思区别) 这是由于上古时期生产水平较低,人们的生活环境较为封闭,故而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土构成的。所以“土”的偏旁多用“士”。(比如上文提到的“金”字的偏旁“钅”,以及“水”字的偏旁“氵”,“火”字的偏旁“灬”等)都是“土”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