旍五行属什么?
“旍”字的五行属性,应该是根据古代文字学来定,而不是现代汉语文字学的。 古代的“旌、旍”二字是同一个字。比如: 上图中下排的第二个字就是“旌”(或“旍”)字,金文作“_”形,小篆作“J”形。这个字形与“巾”字很像的,所以古文字学家分析它的造字法可能是从“巾”演化而来。
《说文》解释“旌”的这个形声字的本义是“旗子”的意思。段玉裁注解说:“按旌旗之旗,从巾省。”也就是说,把“巾”字省去书写起来方便,而意思仍然是表示“旗帜”,这是古人一种省笔写法。 “旌旗”的“旌”读jīng的时候,是指古代指挥军队用的旗子;而指代皇帝用的旗子则称“旌麾”,“麾”字本义也是“旌旗”之意。 由于“旌旂”的“旌”读音同“筋”,所以又引申出“有筋之虫”和“像筋骨一样的线条”等含义,也就是今天“劲”“挺”的本义。
不过这些意思是汉代以后的资料里才出现的,最早见于古文辞赋中,如司马相如《谏猎书》里有“瞻望帷宫,遥骋旌斾”、王褒《九怀·思忠》里有“永哀鸣乎寥廓兮,惟膏沐之所充。启太仆而问马兮,嗟司隶之攸乘。”等等。
那么,“旍”字作为“旌”字的异体字,自然也继承了这个繁复的本义。刘钊先生撰写的《古文字结构表解》中说:“上象旗帜之形,中间象扎束之丝,下面象举着旗帜的人,表示由人举起旗帜之意。引申为‘发扬’、‘显著’”。这里把“旍”字的字形分解后所表示的意义跟现代汉语的表述方式更接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