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熔断是什么意思啊?
2020年3月9日,美股历史上第二次出现熔断。 什么是熔断,为什么会发生熔断。 今天咱们来聊聊这个话题。
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什么叫做熔断。 熔断,是美国证券市场一项独特的交易制度。
所谓“熔断”,就是股票市场价格波动幅度达到规定的熔断点时的暂停交易。 在纽约股市交易时间内,美国证券交易所(AMEX)和纳斯达克交易所的股票指数分别达到了7%和5%的暴跌限幅,就发生了“熔断”。 如果再细化一点,熔断可以分为三级: 一级熔断,股价下跌超过7%; 二级熔断,股价下跌超过13%; 三级熔断,股价下跌超过20%。
目前美国的熔断机制仅适用于股指,每个级别熔断的基准价分别是7%、13%和20%。 但并非美国所有股的涨跌都设置这么多等级,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这样反映美国大盘股的指数就只设置了四级熔断,每级熔断的基准价格分别是: 8.96%,13.94%,17.93% 和 20% 从上面表格可以清楚看到,当股指暴跌触发第一级熔断时,市场的恐慌情绪就已经非常严重了。 当股指继续下探触发作第二级熔断时,整个市场应该已经陷入极度恐慌状态了。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熔断呢。 这要从一次著名的危机说起—— 1987年黑色星期五 那一年十月,在美国股市史上著名“黑色星期四”之后仅仅四天,又发生了“黑色星期一”。 在这两天里,道琼斯指数狂泻508点,跌幅达22%。 后来人们发现,导致美股出现如此巨幅震荡的“黑手”是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品。
当时美国企业海外业务增多,为了应对不确定性风险,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购买金融衍生产品用来对冲风险。 而许多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对金融衍生品的运用并不充分了解,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他们所购买的债券基金其实已经进行了衍生工具的投机,在股市大跌的时候,这些原本用于避险的工具最终成了催命符。 从那时起,美股的交易员们就开始采用熔断这种看似无比蠢的机制来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