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阴阳平衡是谁?
《黄帝内经 · 灵枢·通天》曰:“黄帝曰: 何谓五藏阴阳?岐伯曰: 阴者, 藏精而起亟也;阳者, 卫外而为固也。阳胜则身热, 腠理闭而喘咳上气;阴胜则身寒, 汗出而寒栗痿厥悸,痰饮、 咳嗽、小便溺浊。 此所谓 阴阳不等者也”。 “故曰: 阴争于内, 阳扰于外, 阴阳离决, 精气乃绝, 死于 寒中。 ” 夫五脏各有所 属, 肾有馀, 則善恐, 忽忽眩 昧, 善忘; 肝有餘, 则 善怒, 目 眩, 足痿不用。心 有餘,则 烦 闷, 健忘, 喜怒无常。脾有餘, 则腹满 不得前, 饮食不化。肺有餘,则 上气喘 息, 肩背 膺胸 肘腋 腕掌 皆痛; 膀胱 虚寒, 则 小便 白浊。此诸有餘之病, 皆属于阴。
余推此如右。 此 之所以知道阴阳之 平与不平, 知 平与 不平之 处,可以言 其病矣! 夫邪之外 入于身, 而 舍于 经络 之中, 寒、暑、 风雨 之气 则伤人之形 骨肌 皮肤; 其 阴气 与 鬼 客 相 搏 而成 疾, 阴阳 四时 不相 移 易 则病不成矣。
所以 圣人 清 除邪秽, 去杀 伤义, 大 同和於 海之内 。 这都是阴阳的不平衡导致的疾病,至于如何调整阴阳平衡,那就要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